第397章 上门讨要(2 / 2)

和珅点了点头,似乎是在认真考虑李祁亮的请求。</p>

他站起身,走到一旁的账案前,拿起算盘,噼里啪啦地拨弄起来。</p>

片刻之后,他转过身,对李祁亮说道:“李大人,经过本官仔细核算,决定在原定预算的基础上,再增加三成银两,以支持陛下的宏伟计划,但这也已是户部所能承受的极限,还望李大人能够体谅。”</p>

李祁亮听后,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知和珅已经做出了让步。</p>

他接过和珅递来的银两批文,准备离开户部。</p>

临行前,和珅突然叫住了李祁亮,意味深长的说道:“李大人,工程虽重,但更需注重质量与效率,望你能够监督好每一处银两的去处,确保银两用到实处,不负陛下与百姓的期望。”</p>

李祁亮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后大步离去。</p>

......</p>

和珅送走工部尚书李祁亮后,正欲稍作休息,不料礼部尚书苏轼却匆匆而至,一脸急切地步入户部大堂。</p>

“和大人,有礼了。”</p>

苏轼拱手行礼,随即直奔主题。</p>

“近来我朝疆域大幅扩充,边疆安定,陛下欲将各地部分百姓与书生向新地迁移,以图发展,然而,这迁移过程中所需之银钱,实乃巨大,户部需得大力支持才是。”</p>

和珅闻言,眉头微蹙,心中暗道:“这银子仿佛流水一般,怎生得如此快便用尽?”</p>

但他面上依旧保持着和煦的笑容,轻叹一声道:“苏大人所言极是,然则户部近来亦是捉襟见肘,各项开支浩大,实难再行筹措。”</p>

苏轼闻言,并未退缩,反而直言不讳:“和大人,瀛洲岛的银子已经送达京师,此事满朝皆知,怎可言穷?”</p>

“此事乃国家之根本,迁移之事关乎社稷稳定,还望和大人以大局为重,慷慨解囊。”</p>

和珅闻言,心中不禁对苏轼的直率感到几分意外。</p>

他轻轻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苏大人果然快人快语,不过那瀛洲岛的银子,虽已入国库,但用途早已规划妥当,需得按部就班,逐一分配。”</p>

“迁移百姓与书生之事,固然重要,但亦需与其他事务相协调,方能确保各项用度。”</p>

苏轼听后,沉默片刻,似是在思考和珅的话。</p>

于是,他再次开口,道:“和大人,我知此事为难于你,但迁移之事刻不容缓,我愿与户部共同商讨,看能否从其他用度中暂时挪用部分银两,以解燃眉之急。”</p>

“待日后国库充裕,再行补足便是。”</p>

和珅听罢苏轼的言辞,眉头紧锁。</p>

最终,和珅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p>

“苏大人,你所言极是,迁移百姓与书生乃是国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本官虽知国库紧张,但亦不能因此置国家大计于不顾。”</p>

言罢,和珅拿起笔,在苏轼呈上的文书上批下了银两数额,并加盖了自己的印章。</p>

苏轼见状,脸上立刻露出笑容。</p>

“和大人深明大义,苏某代天下百姓谢过大人。”</p>

和珅轻轻摆了摆手,道:“苏大人言重了,此乃本官分内之事,只望此银能真正用于百姓与书生之需,不负陛下与朝野上下之期望。”</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