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取经(2 / 2)

在接下来的旅途中,玄奘又接连通过了数道哨卡,但前方的道路却变得更加艰难——一片广袤无垠的戈壁滩展现在他的面前。他心中默念着《般若心经》,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艰难地向前迈进。然而,在行走了大约一百多里后,他迷路了,又打翻了装水的袋子,丢失了路上的必需品。面对困境,玄奘曾一度感到绝望,但他深知自己不能就此放弃。于是,他鼓起勇气,继续向西行进。</p>

经过数十天的艰苦跋涉,玄奘来到了高昌。高昌王得知玄奘的到来后,设宴款待并诚恳地请求他留在高昌传播佛法。然而,玄奘坚定地告诉高昌王他要去印度取经的决心。高昌王不愿让玄奘离开,便将他扣留下来。但玄奘并未屈服于高昌王的威逼利诱,他开始用绝食的方式反抗。整整三天三夜,他滴水未进、粒米未食。高昌王被玄奘的坚定信念所感动,最终不仅放他西行,还赠予他三十匹马、四个徒弟和二十五个仆人。此外,高昌王还亲笔写信给玄奘将要经过的国家的国王,请求他们关照这位虔诚的求经者。</p>

在仆人和徒弟的陪同下,玄奘的西行之旅并未因艰险而止步。当他们抵达康国时,遭遇了严重的信仰冲突。由于当地居民对佛教缺乏信仰,部分激进者甚至计划放火焚烧玄奘的两名徒弟。幸运的是,国王及时出面干预,才使得玄奘一行人免遭不幸。</p>

经过无数次的考验和挑战,玄奘和他的团队终于踏足印度的土地。为了深入学习和搜集佛教的经典,玄奘不辞辛劳地遍历了印度的每一个角落。在那烂陀寺,他度过了整整五年的时光,期间他勤奋阅读,深入钻研,终于精通了论藏、律藏和经藏,因而获得了“三藏法师”的尊称。</p>

随着玄奘的声名远播,一些印度僧人开始对他心生嫉妒。某日,一名自视甚高的印度僧人来到那烂陀寺前,将五十条疑难经义贴在寺门上,并扬言,若有人能破解其中任何一条,他便自尽。他嚣张地在寺门外大肆叫嚣,但寺内的僧人均无人敢应战。数日后,玄奘出现在寺门口,他毫不犹豫地扯下那些经义,随即开始讲解。那位印度僧人见状,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他未曾想到玄奘竟能如此轻易地解开这些难题。面对自己的誓言,他无法反悔,于是拔剑欲自刎。然而,玄奘及时阻止了他,并让他成为了自己的仆人。</p>

摩揭陀国国王听闻玄奘的事迹后,深受触动。他决定为玄奘举办一场盛大的佛旨辩论大会,邀请全印度十八个国家的国王和数千名高僧共襄盛举。在这场大会上,玄奘作为主辩手,从容应对与会者的提问。他凭借深厚的佛学造诣,将提问者一一驳倒,令众人赞叹不已。从此,玄奘的名字在印度广为传颂。</p>

公元643年,玄奘大师携带着丰富的佛经,结束了他在印度的求法之旅,踏上了归途。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他终于返回了长安。这次西行取经的壮举,总共历时十七年,行程达五万余里,不仅展现了他坚定的信仰和毅力,更彰显了他对佛学的深厚造诣。</p>

尽管玄奘并非首位前往印度取经的僧人,但他的成就与影响却是最为深远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