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乱民对大学城的围攻,刺激到很多学生。有些学生愤怒于同窗好友的伤亡,想要从军报仇。</p>
所以朱由检下了中旨,允许巡捕营从学生中招募文书,并且让这些文书担任见习指导员。</p>
只要表现合格就能转正,授予从九品护军少尉身份署理指导员。以后再进军校学习,完成相关培训。</p>
顾炎武虽然没有同窗好友死于这次叛乱,但他在经过这场战斗后,着实对军队有了兴趣。</p>
再加上见习指导员允许退出,所以他在见到巡捕营招募文书的告示后,主动报名参与。</p>
因为他曾经写出过《军制论》,在保卫清华园的战斗中也算立下功绩。徐光启对他很是欣赏,特意安排到张永安的中队。</p>
张永安对顾炎武没有什么印象,但是顾炎武却曾经在箭塔上,看到张永安率着士兵巡逻。</p>
他对这个能以身作则的中队长印象颇好,在知道对方是张学颜的后裔后更是另眼相看。</p>
两人可谓是相谈甚欢,张永安也把很多文字工作交给了顾炎武。</p>
一个中队的文字工作说多不多,但是说少也绝对不少。</p>
尤其是这次发生了士兵逃亡的事情,徐光启要求各队统计名册,把实到人员列出来。</p>
并且让指挥军官和护军军官上报军功,给表现优异的士兵授勋。</p>
同时要对表现优异的队伍,进行整体表彰——</p>
这是相比旧军最大的不同,新军不重视斩首记功,更多是按任务完成情况。</p>
把立功的将士看做一个整体,记录集体功劳。</p>
张永安这次作为抵达大学城的先头部队,就因为表现良好记了集体一年功——</p>
中队里每个参与这次行动的人都减去一年磨勘期,优秀人员还有个人功。</p>
例如张永安就因为那篇报告,被徐光启下令记了一年功。</p>
他对说出那番话的钱武也很是感激,对这个因为受到自己鼓励、留下来没逃跑的伍长很是看好。认为这个人能克服害怕、欲望等情绪,将来可能成材。</p>
所以他把钱武写进了有功人员名单,认为以钱武的表现应该受到表彰。同时推荐钱武进入巡捕营教导队,让他有更好的条件学习,方便以后考军校。</p>
顾炎武在文书上看到的,就是这些密密麻麻的名单和文字。从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的他,对此咋舌不已。</p>
他本来以为一个百人队的文书工作没有什么难的,此时才认识到自己小觑了这件事。</p>
如果不认真去做的话,他连文书的本职都做不好,更别说担任见习指导员、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了。</p>
再看到这次出兵消耗的粮食、油料等物资,他更是感觉到军队的耗费之大——</p>
一场一弹未发的战斗,都要消耗这么多。士兵立下功劳,也需要朝廷赏赐。</p>
如果战斗激烈些,估计耗费会更巨。难怪朝廷要加征辽饷,当今皇帝要征收有产税。</p>
不过看着张永安对麾下士卒大多是记功而没惩罚,甚至连逃亡的士兵如何处罚都没提出意见,顾炎武提出疑问道:</p>
“《纪效新书》说:凡行列不齐,行走错乱,擅离队伍……俱治军法。”</p>
“为何张中尉对这些人,没有提出惩罚?”</p>
张永安有些为难道:</p>
“这些人逃亡事出有因,巡捕营也没定下如何处置。”</p>
“本官打算等上面定下了,对他们一并惩罚。”</p>
顾炎武对此摇头道:</p>
“不然!”</p>
“赏功的同时必须罚过,才能让士卒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p>
“不能让他们觉得逃亡也无所谓,大不了就是没功劳。”</p>
说着,他还抨击徐光启,认为这个人太软弱:</p>
“要我说,徐学士就是太文气、治军还不够狠。”</p>
“若是有士卒开始逃亡时,就杀几个逃亡士卒祭旗。”</p>
“这次逃亡的士卒,也不至于这么多。”</p>
张永安闻言反驳道:</p>
“军法要由军法官执行,这是陛下定的。”</p>
“难道要像旧军那样,对士兵随便砍头、体罚?”</p>
“新兵训练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军官把练不好队列的士兵吊起来,结果晒死了几个人,险些引发大乱。”</p>
“陛下知道后很是生气,规定由军法官执行军法,普通军官只能对士兵关禁闭。”</p>
“后来还是徐学士请求,才给了军官鞭刑权力,并且限定为十鞭。”</p>
“这是陛下的仁德,难道你不满意?”</p>
顾炎武对皇帝如此仁德,还是很称赞的。但他年轻气盛,忍不住反驳道:</p>
“陛下的仁德是仁德,但是你们执行时也要有方法。”</p>
“陛下说用军法官,你们多设些军法官不就行了?”</p>
“《孙子兵法》曰: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p>
“陛下给新军这么优厚的待遇,可不是为了养一支不可用的骄兵。”</p>
张永安听着这番话,虽然对他抨击徐学士感到不满,但是其中的一些言语,也让他受到触动。</p>
如果一味待士卒优厚,顺着他们的想法来,可不是会养出一支骄兵,以后无法使用?</p>
想到唐末五代的骄兵悍将,张永安觉得应引以为戒。他就是想要立功封爵,也不希望像唐末五代那样,将领被士兵裹挟。</p>
所以他压下心中的不快,和顾炎武认真交流。按照顾炎武的想法给一些犯错的士兵惩罚,并且合作撰写了一篇报告,说明增加军法官的必要性。</p>
徐光启这个时候,也在思索如何处置逃亡的士兵。在看到这篇报告后大受触动,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太仁慈,以至于士兵有恃无恐。</p>
所以他提议增加军法官,并建议设立军法队,加强对士兵的惩戒。</p>
同时,他还总结了这次出兵的经验。认为巡捕营的骑兵应该集中起来,设立几支骑兵大队,方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快速出动。</p>
并且各大队还要加强后勤,要设立专门的运输中队,增加骡马大车、用于运输辎重。</p>
可以说,这次出兵平叛,巡捕营虽然功绩寥寥,却把平时训练时没有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都察觉了出来。</p>
朱由检同意了徐光启的意见,给巡捕营增设了军法官,并且设立了宪兵队。方便执行军法,在军官指挥下惩戒士兵。</p>
对于巡捕营要设立骑兵大队的请求,他在皱眉之后,也同意了下来。</p>
虽然骑兵的花费比较高,但是巡捕营作为他寄予厚望的新军,编练骑兵大队还是应该的,可以摸索骑兵战法。</p>
不过,因为战马的缺少,他打算把一些不合格的战马拨给巡捕营,让他们和勇卫营一起摸索骑马步兵——</p>
用马匹行军代步,作战时则下马用火铳。</p>
这样的骑马步兵,被朱由检按照自己的习惯称为龙骑兵。对外的说法是允许使用火龙做军旗,所以赐下这个名称。</p>
至于运输中队的请求,朱由检没有同意。他担心大队下面的中队多了,对大队的军官要求会太高,找不到那么多合格的军官。</p>
所以他限定了一个大队下属五个中队,只是把支援中队改为支援保障中队,在里面增设几个运输队和工兵队。方便他们在运输辎重时,帮炮兵运输炮弹,更便于相互协作。</p>
支援保障中队的规模比较大,能达到将近二百人。大队的规模也因此进一步膨胀,由六百六十人增加到七百二十人。</p>
这样的大队战力,超过大明的千户所。但是能否战胜建虏的牛录,还需要实战演练。</p>
朱由检对此没有底,所以他下令让刘兴祚把安东都护府和宁远伯国招募的生女真按建虏战法编练,至少要练出一支三百人的牛录,在明年春天调到天津,和巡捕营进行实战演习。</p>
至于巡捕营现在也不能闲着,朱由检让从东宁回来的营造研究所工程师绘制设计图,让巡捕营修建一个千人棱堡,作为驻扎在京西的兵营。</p>
同时要演练棱堡攻防战法,给明年去大凌河修建棱堡的霍维华做参考。结合大明面对建虏时的守城经验,适当改进棱堡。</p>
在经过半年多的基础训练后,巡捕营新军开始转向实战演练,为明年的己巳之战做准备。(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