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风和日丽,吃过早饭,闲来无事的人们又开始奔向百花深处。
风也亭中傅山喝了口温茶,又开始了一堂课的讲解。
今日他讲的是如何找到理。
程朱理学和程陆心学作为儒家思想的分支,分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个是宇宙的构成,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既心之外。
心学认为雨中便是吾心,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学哲学的人能分清,一个是唯物,一个唯心。
第二个方面是认识论,理学主张探究万物,心学则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的心中。
三是方法论,理学注重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
心学注重心中的内心功夫。
四是程序不同,理学主张首先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再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
心学主张先发现本心,而后博览。
第五在于作用和影响的不同,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当私欲和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去人欲。
心学注重个体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
当然这五点是林孝珏对比两家学说总结的,傅山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学说,所以他不会把自己的学说拿去跟别的学说类比。
他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当讲到“理就在我们的心里,对于是是非非,我们生来就有评断……”的时候,两排坐席之后有个声音忽然打断他的话:“先生。听方才先生所说,学生有两个地方不明,第一,如果是非只在心中,那一件事是对是错,人的想法并不能相同,那么以什么为标准呢?第二,我们如果生来就有评断,那六岁稚子是不是都可以升堂问案?”
这两个问题十分调转。
让听到的人一愣。
傅山有些茫然的看着提问的那个人。
林孝珏也回过头去,她道不是因为这问题刁钻而转头,而是她已经实现说明了,在先生讲课的时候不能打断,讲完了会留出时间给大家提问。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讲课人的思维不被扰乱,而且讲学问这种东西,谁都有可能有言语上的错误,免得有人咬文嚼字的不依不饶。
但她发现,这个人两个底线他都违反了。
白梓岐这时站起道:“事先声明过,先生讲课中间不能打断,谁有问题可以稍后再问。”
那人穿着淡蓝色的直裰,对白梓岐拱手一礼:“是在下唐突,不过先生既然有那么大的学问,应该不怕人打断吧?”直起身看着厅里的傅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请先生回答。”
白梓岐目光扫向身后的林孝珏。
林孝珏对他摇摇头。
这时候紧密的人群全都看向傅山,林孝珏心想的是别的事,这个人眼看着来者不善,本应该把他赶出去,不然怕他只是投石问路,可人太多了,这个人站的位置又显眼,赶出去大家会传傅山回答不上问题很小气。
那么只能看傅山有没有这个口才了。
只见傅山微微一笑,朗声道:“每颗心判断是非对错的程度不同,但标准肯定是有的,那就是我们的良知,我打个比方,一个人是因为被另外的人欺辱所以杀人,他有没有罪?标准当然是有罪,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不可以随意夺走别人的生命,但是有人觉得他情有可原,因为是另外的人欺辱他,可是情有可原也是因为我们有良知,厌恶仗势欺人者,但是最后我们都应该说一句,不敢怎么样,不应该杀人,因为他作恶多端,自有律法来惩治他,是不是这个样子?”
众人听了纷纷称赞。
那人一愣,但他毫不气馁,道:“那第二问呢?先生如何自圆其说。”
明明傅山学的有道理,到他这里就是自圆其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