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领着圣旨不敢怠慢,出发时就传檄各路总兵,要求他们到西安报到,其中有虎大威,杨国柱,姜瓖,王朴,左良玉,贺人龙,陈永福等十几个,既然皇帝要他主持西北剿寇大计,就是要他执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作为文官,他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当然只能按照老办法来,希望能在短期内收到一定效果,多少给皇帝朝廷一个交代,他是明白的,只要拖住张献忠等人一年半载,不让他做大,时不时来个小胜,皇帝就不会急,到时说不定神兵卫新军能出动,那西北平定希望就大了,和神兵卫打交道,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现在看自己手下的大明官军,不那么顺眼了,要靠他们平定西北,恐怕很难,以前自己信心十足,现在则是如履薄冰,而且皇帝的圣旨也不像以前那么慷慨激昂,只是要求他四面合围步步紧逼,力求决战,并且传旨太监带来皇帝口谕,说必须保证各大城市的防卫,不必急于浪战,和以前速战速决急于求成的态度不同,他能感觉到皇帝对这次剿寇不是那么迫切,好像有点敷衍,做个样子给天下看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一个是后面有神兵卫兜底,估摸着威胁不到王朝根本,二是皇帝开始考虑军饷靡费巨大,两头开支,不大愿意耗尽资财,估计在准备新军以后巨大的费用。
皇帝能思量到这些,证明神兵卫的一些想法做法起了作用,在反思以前举全国之力加征三饷的副作用,皇帝在成熟,是好事,也给他这个督师更多转圜余地,不用急于求战,少了很多杀良冒功,骚扰百姓的奥糟事,所以他需要在西安先给几个骄兵悍将提个醒,免得到时各行其是,功败垂成。
张献忠在谷城即现代襄樊起兵后,各地农民军响应,蛰伏的李自成收集旧部也从商洛山中杀出,目标直指河南,两路人马一左一右,打乱了官军的部署,杨嗣昌接到警报,来不及赶往西安,急忙将会见各路总兵的地址改在襄阳。此前五省总督熊文灿意图将功赎罪,调左良玉和罗岱领兵追剿张献忠,哪知道张献忠棋高一着,在房县以西布置了口袋阵,官军一头扎进去,一万多人全军覆没,罗岱被俘,左良玉单身逃走,大败亏输,使得张献忠声势大振,周围流寇纷纷归顺,形势对官军不利,杨嗣昌一到襄阳,即布置四正六隅方略,手中近十万人马,妄图步步为营,铁壁合围,张献忠初时不了解情况,左冲右突,吃了很多亏,根据地在慢慢缩小,致使大明朝廷上下以为胜利在望,一片乐观。
而张献忠则痛定思痛,大量派出奸细,摸清了杨嗣昌战略意图,接着联合了罗汝才部制定了“以走制敌,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术,出没无常,飘忽不定,开始慢慢掌握了战场主动,经常打的官军措手不及,但这样小打小闹不是张献忠这个枭雄可以忍受的,他一直想搞得更大,认为不能总在官军的包围圈里折腾,需要跳出去,突出包围圈,才能有力粉碎官军的围剿,于是思量再三,觉得挺进四川才是上策,入四川需要经过几道封锁线,他决定养精蓄锐,待机穿过官军缝隙,突入四川。
另一面大明王朝掘墓者李自成乘势在陕鄂川边境地区活跃起来,只是人数不多才几千老兵,而且很难招到饥饿百姓,和往年大不相同,他很纳闷,往年只要振臂高呼,随时都有大批流民加入,主要是西北各省气候异常颗粒无收,逃荒的实在太多,走投无路之下,大都会选择杀官造反,因此不愁兵源,这次他感觉有些困难,投奔他的义军数量少不说,还有很多流民不愿意加入,说是想去周至县打工,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这周至县是个穷乡僻壤,往年经过的时候几乎寸草不生,人丁稀少,这次怎么回事,好多流民放着大碗喝酒大盆吃肉不管,要去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他赶忙排除奸细混入流民中,前往周至打探消息。
大学士杨嗣昌坐镇襄阳,指挥若定,官军几个总兵部署到位,就等和张献忠中军决战,他不知道狗急跳墙的道理,碰上精神病患者杀人魔王张献忠这样一个对手,也是他命中的克星。
此时张献忠和李自成一样,感到除了原先的旧部,收留不了多少流民,长此以往有被覆灭的危险,一心想找个富庶之地抢一把大的,他把目光定格在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只要突破官军封锁进入四川,谁也别想消灭他,进可攻退可守,甚至可以自立为国,而摆在他面前的最大困难不是周旋了十几年的各地官军,而是屡次打败他的四川白杆兵,秦良玉和他几次交锋,都是他张献忠大败,这次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再碰上难缠的白杆兵,因此他派出大量奸细,四处打探消息,深怕白杆兵猛然出现在他身旁,至于那些熊包官军,他还真没放在眼里。
杨嗣昌想调白杆兵参战,只是秦良玉说他手下大部包括马翔麟已入新军,自己正在重新招兵买马,一时半会还不能成军,她说的是实话,白杆兵的要求很高,这不是捡到篮里就是菜,杨嗣昌清楚,就没有再催促,只是督促各路官军加紧追踪,力求早日找到张献忠主力。,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鼓舞士气,他出银子又在陕西秦岭神兵卫基地购买了几千板甲等新装备,分发给几路总兵,极尽笼络之意,各路官军也知道这次朝廷下了血本,需要他们毕其功于一役,于是心安理得收下了装备之后,开始按部就班合围张献忠根据地。
此时秦岭基地周至县,天津基地塘沽都在加紧建设,各种简易工厂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拔地而起,各种水泥厂,造纸厂,木材加工厂,造船厂,制砖厂,农场,盐场,学校,宿舍等都在紧锣密鼓中进行,千里之外的大明剿寇仿佛和他们不搭界一样,所有人都在一心一意建设,只有几个人在关注着西北战事,主要是唐胜军陈伟峰范小武孔丘他们几个,大明军队剿灭流寇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他们在那能耗多少时间,一旦发现张献忠拼命入川,他们就必须干涉,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好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这次农民军死灰复燃应该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惊天动地,现在的形势也符合他们的判断,农民军和官军互相僵持,谁也吃不了谁,最好能再僵持个一年半载,到那时天津和秦岭就都做好准备,再出击就容易的多了。
孙传庭无官一身轻,现在天天泡在秦岭基地和周至县基地,按照神兵卫的安排,他作为文官是不需要天天出操的,可他要强,总不肯特殊照顾,唐胜军韩冰他们没办法,只能要求他隔三岔五出操,以他文弱的身体,运动量太大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多学习一点现代知识,比泡在军营更管用,当孙传庭看到图书馆堆积如山的图书之后,他总算答应下来,半天学习,半天军营,感觉很好,像是回到了读书求功名的年代,像他这样的还有,李岩,牛金星宋献策,只是牛金星宋献策完全不参加军训,是半天公务,半天泡在书本里,时不时还和孙传庭李岩没大没小争论几句,不过最不适应的不是他们,而是图书管理员,所有在现代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事,这帮古代人根本比小学生还无知,任何小问题都能问个半天,比如大明不是地处中央最大国家,比如地球是圆的,比如我们在呼吸氧气,比如月亮上没有人等等,搞得几个管理员见他们就躲,深怕被他们缠住,这也成了基地的的趣闻流传了很久。
天津这边几个文武兼备的大明人也好不到哪去,卢象升曹化淳太子朱慈烺废唐王朱聿键等等,比之孙传庭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他们在算是正规的学校半军事化学习,带来的各种现代书籍不算多,若是象秦岭那样一头扎进书堆里,恐怕到老他们都不会出来,无论是高师成还是其他什么现代人,几乎没有愿意碰到他们的,都躲得很远,道理和秦岭一个样,都怕被缠上回答一下现代小学生的问题。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