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杨嗣昌受命剿寇(1 / 2)

明末之天降神兵 面包果 3218 字 11个月前

大殿内啰啰嗦嗦近一个时辰,大意就是如今国库有钱,各路朝廷大军枕戈待旦,建奴一时无法再入寇,正好乘此时机一举剿灭之,请皇帝下旨,用洪承畴也好杨嗣昌也好,必能凯歌高奏,绝对好过丧师失地,步步退却的法子,高师成索性一言不发,崇祯则被搞得昏头胀脑,挥了挥手让刘宇亮高师成薛国观陈新甲留下,其余的先回去吧,等内阁商量好再说。

十几个官员一出殿门,崇祯立即问道“高卿家一言不发,是觉得反对四面围剿之策乎?”“然也,靡费太多,朝廷负担太重,况流寇惯于声东击西四处流窜,稍有不慎,即会让其突出重围,致使官军前功尽弃,十余年来屡剿屡起,皆是如此,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始终未能尽功,唯有加强赈济,加强城防,纷化瓦解,不使其获得立足之本方能一劳永逸。”崇祯觉得有理,洪承畴的奏章昨天已经看过,大意也是如此,只不过没有坚壁清野,退守大城池的说法,孙传庭则完全赞成神兵卫主张,他认为朝廷不必急于一时,现在新军初编,各地军队急需补充,应该养精蓄锐,待新军练成虽十万百万流寇亦无惧,而杨嗣昌的奏折认为可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驻军,乘建奴无法入寇时机,迅速剿灭流寇。

“那有谁领兵前往呢”崇祯问刘宇亮他们,刘宇亮认为让洪承畴总督各路兵马,薛国观则推荐杨嗣昌督师,陈新甲认为两个各管一路,齐头并进高师成则认为让洪承畴进京,由孙传庭指挥即可,崇祯说明日朝会再商量吧,他是真的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急躁的心理决定了他的处事风格,然后他让高师成留下,余人先退出,殿内只剩下崇祯高师成和王承恩三人,崇祯终于有机会问成国公的事了,说卿的信中说成国公历史中不光彩,是何说法,高师成说这会牵扯到太多惊天秘密,怕皇帝接受不了,还是不说为好,崇祯思考了一下,说他有心理准备,即使是大逆不道之事但说无妨,朕绝不怪罪。

高师成见他态度坚决,于是也不隐瞒,将甲申巨变,皇帝托孤,成国公率许多勋贵开门纳降一一道来,一旁的王承恩几次欲阻止,都被皇帝制止了,几年之后李自成携百万流寇攻陷北京,朝廷百官延误南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段悲壮历史,娓娓道来,听得崇祯脸色由红变白,几乎晕倒,朕竟然是亡国之之君,众多朝臣竟然弃君父于不顾,投降了流寇,还把太子交出,他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沉默半响,崇祯问道“此事神兵卫七千余人皆知否?”高师成点了点头“都知晓,故那天一听是成国公家人闹事,就毫不留情痛下杀手,不过有一点请陛下放心,甲申之事绝不会再发生,比如贾庄建奴之围,按青史上卢督师已然壮烈殉国,如今不还在吗,建奴左右两路夹击,数万关宁军不敌四散,建奴遂于临清渡过黄河包围济南,三月后屠济南城几十万百姓,杀德王和奉国将军等,虏大量资材人口北返,现也被我等阻止了,历史已然改变,故只要我等待新军练成,必保大明江山无虞,还请陛下不必过滤”崇祯脸色苍白勉强点头说道“朕知道了,自作孽不可活”

崇祯头上汗水淋淋,王承恩赶紧用毛巾擦拭,并说“南洋伯,皇帝累了,今天不如就到这,请先回去休息吧”他刚才在旁边听的真切,如此惊天动地,王朝覆灭,谁不胆战心惊?再说下去恐怕要出人命,高师成也清楚这颗重磅炸弹的威力,很可能几天甚至几个月几年都消化不了,只是这事早晚都要让皇帝知道,不经过痛定思痛,一直被朝廷迂腐牵着鼻子走,大明改造难上加难,保不定所有穿越者就会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任其自生自灭。

崇祯真的被高师成吓着了,短短几年之后大明就亡了,谁能接受得了?高师成告退之后,崇祯久久无语,一直都有心理准备,可事到临头还是被震得呆若木鸡,王承恩急得六神无主,叫来几个太医和小太监搀扶着皇帝回寝宫,崇祯心有不甘啊,自己一心为江山社稷,最后竟落得亡国灭种的结局,老天真要这样对他?不服啊,整整一夜他都没睡着,翻来覆去,内心逆反心理上来了,不是不信高师成的话,而是不相信自己和那么多朝廷官员就灭不了流寇,收复不了辽东,国家养士几百年,难道如此不堪重用?如今形势好转,无论如何也要赌一次,看看自己和百官是不是真的都是亡国之人,当然成国公统领京营就算了,不抄家灭族已经很客气了,京营由王承恩去管着吧,裁撤老弱,反正都是样子货,能减少些开支最好,只等城外新军练成。他思考了一夜,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做出了赌一把的决定。

第二天早朝,崇祯顶着黑眼圈,战战兢兢上得朝来,百官三呼毕,户部左侍郎王正志先出班说西北宜早做决断,不可因他人延误,否则必天下大乱,明显映射神兵卫的温水煮青蛙策略,紧接着御史曹溶,兵部右侍郎李化熙等人纷纷出班,说神兵卫及孙传庭曹化淳等误国误民,不若将其裁撤罢官,以正朝纲,昨天御前奏对的情形大家都知道了,义愤填膺,竟然敢说百官百无一用,是可忍熟不可忍,今天一上来,满朝文武火力全开,矛头直对神兵卫和几个亲近大臣,这样的朝议汹汹,连刘宇亮薛国观等人都不敢出头,深怕引火烧身,成国公领着一帮勋贵更是火上浇油,说这些外来妖魔一日不除则国无一日安宁,逼着皇帝下决心除奸佞保社稷,一副忠肝义胆的摸样,崇祯则和往常大不一样,一言不发,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他思考了一夜,知道下面都是亡国之臣,对他们的攻讦毫无反应,越看越象是小丑跳梁,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得为自己赌一把,即使知道自己是亡国之之君,他也要赌一把,大不了将大明江山托付给现在皇庄新军营的太子,等下面吵了一个多时辰后,崇祯命王承恩直接宣旨,任命杨嗣昌为武英殿大学士,赐尚方剑,即日总督五省军马剿灭张献忠马守应罗汝才李自成等流寇,免去孙传庭陕西巡抚一职,让他在家闭门思过,升洪承畴为东阁大学士,进内阁,命天津关宁军除被遴选入新军将士外所有人即刻回防,高墙壁垒,严防建奴乘机入寇云云。

一众吵闹不休的官员都被这道圣旨给搞蒙了,杨嗣昌总督剿寇这能理解,洪承畴入阁也可接受,孙传庭罢官理所应当,这数万关宁军不去攻打神兵卫却被遣回驻地算几个意思?他们哪知道崇祯根本就没把百官的主张当回事,他只是想证明大明还有能力安邦定国,他绝不会做亡国之之君,没有神兵卫帮助官军一样能平天下而已,至于赶走后世神兵,收缴一切他想都没想过,那是最后的屏障,谁都别想打主意!

天津的杨嗣昌也没想到自己会统领大军剿寇,他发出奏章之后就后悔了,那么些日子和神兵卫打交道,耳闻目濡,已经发现自己四正六隅方案的缺点,国家财政充足,自然可行,国家入不敷出,这个方案就难免漏洞百出,尤其那些骄兵悍将,没有钱根本调不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奏折已发出再追回,未免自打耳光,说不定引起皇帝愤怒,只好听之任之,希望皇帝能听从神兵卫建议,只要新军练成,扫平八荒自然水到渠成,他也不知道崇祯被高师成一席末日景象给搞逆反了,等到接到圣旨,才知道事情大发了,认为必定是朝廷百官逼着皇帝做下的决断,所谓众怒难犯,覆水难收,这次自己督师剿寇恐怕凶多吉少,当即要求辞去总督一职,推荐卢象升洪承畴接任,一天后圣旨来了,就定你了,你敢抗旨吗?另外再给你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京营人马两千,天津天雄军两千,见旨即刻起身,不得延误云云,把个杨嗣昌唬得一愣一愣的,皇帝必然被朝廷诸公逼急了,去得去不去也得去,君命不可违,还是老实出发吧。

神兵卫陈伟峰陆文夫等和秦岭韩冰唐胜军等一听到崇祯还是走老路,就明白皇帝是不认命,倔强的性格注定他要放手一搏,刚愎自用的性格要改很难,就算是明知前面是陷阱也要跳,算了,随他去吧,不碰得头破血流他不会痛下决心革新图强,好在孙传庭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逮捕入狱,对神兵卫的防范也解除了,好事!反正有他们这些穿越者在呢,无所谓,只要不让张献忠屠川,不让李自成进京就可以,随他们去折腾吧,这段时间也正好让大家静下心来打造好两个基地,把自己先建设好才是硬道理。

远在陕西的孙传庭接到罢官的旨意,没那么失望,知道皇帝怪他没有看好张献忠等人,都是贺人龙等人失察所致,千叮咛万嘱咐就是不当回事,现在反了,主张安抚的熊文灿倒霉,他这个陕西巡抚也跟着受累,只是朝廷没用神兵卫主张,而是派杨嗣昌来就有些奇怪,难道皇帝觉得国库充盈了?还是认为流寇像以前一样不堪一击?他和洪承畴都清楚,流寇的死灰复燃,不是军事问题,是西北天灾百姓走投无路的问题,朝廷得用银子慢慢抚恤才能最终平定,如今又来大动干戈,是福是祸天知道,也好,现在无官一身轻,可以有大把时间泡在秦岭基地,看那个图书馆藏书如此之多,好好研读一下,这些被当世大儒认为弯门斜道的书籍,以前没时间看也不敢看,现在正好空闲,不妨翻翻。

半路上的洪承畴也奇怪,原来以为自己要返回主持剿寇,哪知道皇帝升了他做阁臣,不让他回西安,派了杨嗣昌来,虽然位及人臣是他梦寐以求的,可在这当口入阁就有些舍本逐末了,杨嗣昌书生一个,真刀真枪去和流寇干,不是做篇锦绣文章那么容易,尤其面对游击专家张献忠李自成这样的积年老匪,光靠书本上的东西,绝对会吃亏,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他想上折子自荐,没想到皇帝圣旨又来催他进京,只好作罢,回京再当面问个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