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征收商税(1 / 2)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436 字 4个月前

第93章 征收商税</p>

孙策到底还是没有跟周澄在野外通路,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吴县富庶,怎么修起道路,让这些财富流通起来。</p>

次日一早,他便找到了吴郡太守朱治,打算跟郡府谈一下吴郡一郡十三县的道路修建问题。</p>

要致富,先修路。</p>

吴郡其实本身产出的财富已经很丰富,只是开发不足,导致这些财富根本无法流通起来。</p>

而要盘活这个经济,最基础的条件就是兴修一个遍及全郡的更平坦道路系统,让各县封闭的物资可以互通有无。</p>

至少至少也要让吴县这个富庶大县内,粮食可以快速调集。</p>

孙策相信,鱼米之乡,只要能地尽其利,各种粮食都流进市场,而非放在仓库沉积或者在码头腐败,那官府府库一定能逐渐积累下来规模可观的粮食储存。</p>

因为要谈论郡中事务,所以孙策一早便带着亲卫离开苑郁,进入吴县城邑。</p>

一行人走的是南门,刚走到城邑前,孙策就发现各处城门前都排起了长队,有守卫把守城门,逐个征收入城税,也就是坐税和门税。</p>

吴县怎么说也是东南最繁华的城市,每个方向的城墙都设置了不止一处城门,其中面向东方和北方的城墙更是设置了三座城门。</p>

蒋钦看着这忽然排起的长队吸了口气,说道:“怎么回事?之前进城还不需要纳税的!这是哪个贪官污吏在横征暴敛?”</p>

孙策也一时没摸到头绪,征税是国家大事,他十分确定自己没有下过加税的政令。而且对进城征税这个事,明显不符合孙策自由通商的理念。</p>

事实上,城门前也是吵吵闹闹的,很多人对忽然征税这个事情极为抗拒。</p>

尤其一名带着几十车货物的商队,领队的豪强对守门官吏言辞激烈。</p>

“孙郎进入吴郡之时,跟我等士绅豪杰约法三章!除了田税之外,尽除各种苛捐杂税,你们这擅自征税,孙郎威信何在?官府威严何在?又如何让我吴郡父老信服?”</p>

话音落下,就引得无数人喝彩、助威。</p>

“彩!说的好!”</p>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盛!你们这样言而无信,岂不失天下之望?”</p>

“我等要见孙郎!质问他为何要朝三暮四?”</p>

随着争执吵闹,很快城门前就引起了一群人的围观。</p>

被质问的小吏当即恼羞成怒,大吼一声:“敢蔑视长吏,来人,给我拿下!”</p>

两名手持戒棒的役从立即上前,要将领队的豪强拿下。</p>

面对官府权威,纵然是豪强商队里面上百名部曲也不敢乱动,围观的百姓更是被吓得噤若寒蝉,纷纷退散,唯恐被牵连进去。</p>

蒋钦顿时勃然大怒,举起马鞭就要上前去鞭挞这名小吏。</p>

己等好不容易才在吴郡立足,更是兢兢业业,再三严明军纪,唯恐失江东之民心,这才得几十万百姓之拥护。</p>

但就是有这种桀虐之徒,从中作梗,贪残虐民,腐蚀根基。只要有几个这种蛀虫,就足够把整个势力的民心丧尽。</p>

可是蒋钦还没来得及发怒,一旁另一名小吏就抓住了这名小吏举起戒棒的右手,说道:“算了,张兄,莫要动怒。何都尉不是刚说过,莫要跟小民一般计较?置气伤了身子可是不值啊。等值班结束,我请张兄去旗亭酒肆畅饮一回,消消火气。”</p>

见对方搬出了何都尉,这名小吏才不得不收敛了火气,借坡下驴,说道:“看在王兄面子上,我就放这几个狂妄之徒一马。想进城就老老实实交税,不想进城就赶紧滚,别在这里挡道!”</p>

蒋钦疑惑的挠了挠头,看向孙策:“怎么又冒出一名都尉。将军,我们军中什么时候多出一个何都尉?”</p>

而且……这情况好像不像是小吏在横征暴敛,征收苛捐杂税,这应该是郡府官员正式下达的政令。</p>

看我干什么?我知道的也不比你多一点!孙策没好气的回瞪了他一眼,伱总看我,我也给不了你答案。有这时间,你不如去喊个小吏过来问问。</p>

而就在此时,那名姓王的小吏主动对所有人喊道:“进城征税,是市尉司下发的通知,这里有正式发布的公文,已得孙郎首肯,市尉司何都尉可以便宜行事。并非是我等擅自征税,横征暴敛。”</p>

可还是有人不服,藏在人群里大喊:“可是孙郎已经跟我吴郡父老约法三章,免除一切苛捐杂税,这还不足三月就要食言而肥?”</p>

张姓小吏顿时大怒:“谁在那里藏头露尾?敢讽议长君,我看你是活腻了!”</p>

还是那名姓王的小吏向前一步,掷地有声的解释道:“这绝非食言而肥。对普通小民,农耕之户,只征收农税是铁律。行人进城畅通无阻,依旧可以通行。你等在这里也亲眼目睹,即便我等在这里争吵,一旁的百姓依旧可以在城门进出。但只在农业方面征收农税,并不意味着禁绝征收商税。凡商队车马货物过二十石者,进城都需要缴纳商税。此才可谓一视同仁,农商编户,并为纳税。”</p>

此言落下,顿时让百姓内部有所分化。</p>

政治嘛,总是分化对手,拉拢大部分人对付一部分人。</p>

小民见自己利益无损,立即跟官府站到了同一阵线上。那些豪强大族、富户商队,通过商业往来占了那么多物资,赚了那么多财富。我们辛苦种田都要交税,凭什么他们商业往来完全无赋税之忧?</p>

这倒不是仇不仇富,而是本质上在这个时代,百姓普遍认为士、农、工、商是四类不同户籍。农籍和商籍并不同一立场,凭什么农籍要纳税供养官吏军队,兴修道路学校,而商籍却坐享其成?</p>

就连蒋钦也被搞迷糊了,懵懵懂懂的问道:“将军,此人所言貌似在理啊。那我们究竟算不算食言而肥?”</p>

孙策笑着说道:“我们觉得不算,那就不算。”</p>

你听一个诸侯的承诺?那还不是怎么对他有利怎么来?</p>

这事算不算食言而肥都行。</p>

硬要较真,那肯定是食言而肥了。毕竟孙策言之凿凿,除了农税不征苛捐杂税。杂税里面肯定包含商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