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有强留徐庶呢?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刘备没有强留徐庶的理由。孝是当时最高的道德标准,徐庶过不去的坎,刘备同样不能违背。整个封建社会,只有皇帝可以“夺情”(父母死后的守孝),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利,刘备这时候还不是皇帝,强留不符合情理。这样做就不符合刘备的初衷,一旦他这么做岂不是告诉世人他有异心,想要自己当皇帝,毕竟刘备当时喊的口号是恢复汉室,而不是自立为帝,毕竟这时候汉朝还在,皇帝还在;而等到后来曹丕篡位,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逼迫下称帝,若是他自己没有这想法,诸葛亮等人真的能逼迫成功,显然不大可能;
第二个原因说起来有些残酷,但是却是不得不说的事实,徐庶不算顶级人才,强留实无必要,反而若是因为强留徐庶害的徐母丧命,那刘备反而要背上骂名,那就得不偿失了,若是换成诸葛亮,刘备不一定会放人。徐庶的才能出众,不过那也要有对比的人。跟刘备原本的麾下如孙乾、简雍、糜竺等相比,徐庶的才能自然很高;但是,跟诸葛亮、郭嘉、司马懿这些人相比,那就是萤火之光跟皓月的区别了。曹丕的黄初中期,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诸葛亮疑惑,这是魏国人才太多的缘故吗?如果说,《魏略》的记载不足信,但实际情况是,徐庶的确只是一个中才。徐庶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见了诸葛亮,诸葛亮长篇大论了一番话,即所谓的“隆中对”,从此明确了刘备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方向。一个在家“种地读书”的人能看清的天下大势,为什么一个“在职”的高参看不到呢?说到底就是才能的区别。
第三个原因,徐庶自己也说了,用徐庶自己的话说:“现今失去老母亲,我已经方寸大乱,留下来对您的事业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因此一个要走,一个难留。庶不能留在刘备阵营,从徐庶来说是限于情,而从刘备方面来说,则是迫于势,都是不得已。所以说,在情势方面,任何人都可能有迈不过去的坎。
基于以上的原因,徐庶离开刘备前往曹操阵营也就没什么好说的。或许有的人有疑问,当时离开刘备是情非得已,那么,徐庶到了曹操阵营之后,其母因此丧命,曹操可以说是间接的凶手,他又为何不离开曹操再次投入刘备怀抱,或许还能借此报仇。而徐庶自己也给出了解释,他已经背叛过刘备投到曹操麾下,已经不忠一次,他不想再次做个不忠之人,所以宁可在曹操麾下碌碌无为也不再次改变阵营。
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国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
且看这段对话,司马徽说徐母必死,刘备问了一句原因之后,紧接着就询问诸葛亮这个人。或许,在刘备的眼中,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自然不会因为徐母这样的一个老妇人花费过多的精力。而别忘了,徐庶和司马徽二人是好友,这件事必然会落入徐庶的耳中,那么,徐庶不再回到刘备麾下,也就说的过去了。或许二人的想法一致,刘备麾下已经有诸葛亮了,那么,徐庶是否回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吴氏是心怀忠义之人,但是,并不代表她的才智同样过人。否则,无论是三国还是真实的历史上,吴氏在被曹操抓到之后的第一时间就会一死了之,而不是等到徐庶投到曹操麾下之后才丧命。
且说徐庶听到吴氏的询问,犹豫了片刻,他便直言说道;“母亲,孩儿心中有些许疑惑,故而无法释怀!”
“你且说来,看看为母能否为你解惑。”
父母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历来都是一种顶天立地的形象,即便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但是,他们还是愿意将问题告诉父母。或许,他们并不一定需要父母给他们解答,只是希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
“是!”
随后,徐庶没有保留,将袁常他们准备迎接天子的举动,以及准备推行新制度的想法给说了一遍,或许他明白吴氏不能给自己解惑,他只想倾诉一番,不想让这件事梗在心中,让他无法平静下来。
“原来如此!”
吴氏点了点头,明白了自家儿子为何会迷茫。也是,从小被教育忠义观念的徐庶,碰到这种事若是不迷茫那才奇怪了。想了想之后,吴氏说道:“吾儿,为母自小告诉你要心存忠义,你能谨记在心,为母很高兴。但是,你却是没能明白为母的心思,若是天下太平,天子英明,君臣和谐,你这么做为母自然高兴;然而,如今天下大乱,各方势力征伐不断,你如今忠的是幽州牧,心怀的当是幽州百姓。若是你能力足够,那么再去考虑天子和天下的问题,如今的你却还不能做到那一步。如今,你应该走出去看看幽州的百姓,看看他们的生活,在幽州牧的治下,他们是否能够做到温饱。为母不懂得大道理,该怎么做还是要看你自己,无论你怎么做为母都会支持你。”
“是,母亲,孩儿知道了。”徐庶不指望吴氏能帮他解惑,他只需要这不掺杂任何感情的关心和叮咛就足够了。
用完饭,徐庶决定听从母亲的话,去看看百姓的生活,或许会让他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