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薛家父亲49(1 / 2)

光阴啊走得真快,倏忽间,就是几年过去了。薛淞一家在京城里平静又安然地生活着。

薛虬到了启蒙的年纪时,薛淞和方氏在家中已经教他认了不少字,读了些书。薛淞不是像一般的教书先生一样,强迫薛虬要死记硬背,也不管小孩子理不理解。他挑选了些浅显的内容,给他细细讲解其中的意思。为此还亲自做炭笔素描画,编撰了本荟集寓言和故事的图书作为教材。见薛虬十分喜欢,薛淞心念一动,专门找了家印刷作坊印制了一批,放在书铺里去寄卖。

那时的读书人,自己掏钱印制书籍的大有人在,只要内容不是大逆不道,或是伤风败俗,诋毁圣人的,也没有人管。只是,一般人都是印制自己的诗文集子,拿出去送人,显摆自己的才学来扬名。

薛淞可没兴趣出什么文集,科举之后,他就不想再碰经义文章了。诗文,他倒是经常会咏读那些出色的唐诗宋词和古文,但自己偶尔兴致上来写下的作品,他觉得平平无奇,就不用献丑了。他也没有文人们孤芳自赏的毛病,在户部里整日与数字、账目打交道,没有闲情逸致那不是正常的么,是不是

薛淞就没想过要靠这书册卖钱,只是好奇反响会如何。他不缺银子,东南商号的生意渐渐上了正轨,不得不说,那海外贸易是真的很赚钱,南洋的香料、上好木材、各种宝石,在当地是不值多少钱的,拿到华夏来,那就是名贵之物;同样,江南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布帛等精致物品在南洋也是抢手的香饽饽。这样一来一去的,好几倍的利润也是能到手的。而且,经过谢平的努力,结交到了更多的南洋客商,打通了这条商路后,也无需耗费太多精力。

海贸生意这么赚钱,但也不是人人能做的。薛家能在这一行站稳了脚跟,除了运气不错外,还有就是依仗了薛家的皇商身份和薛淞的官职、人脉。

因着这些,当地官府不会想着为难他们,地头蛇们也不敢很使绊子,勒索用强。可以说,薛家商号从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了。换了个普通的商人来做这营生,绝无那么容易成功,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苦难,上下打点多少,只能赚个辛苦钱罢了!

王家在东南一带确实也有些势力,但绝无王子胜吹嘘得那般显赫厉害。而且,薛淞嘱咐谢平,宁愿花点本钱去和当地的官员维持亲近的关系,给些亲苦费,年节时的年礼节礼,连那底层的小吏也不要落下,但别去找王家的关系,欠下他们的人情。不然日后王家遇到麻烦时,定会借着这个来要挟贴上来,现在沾的一点光,怕不要十倍百倍地还回去!

薛家在各省都有店铺,种类不少,各种人手也充足。从东南海贸中赚到了钱后,薛淞在京城里也开起了铺子。

他在紧邻着官宦人家集中地区的好地段买下了店铺,前面拿来做门面,一溜三大间,又宽敞又明亮,布置得极体面雅致,分别经营珠宝、绸缎和香料、女子的化妆用品等。前面的店铺里陈设着各种货物,摆放得整齐有致,还专门摆了座椅、小几,点缀着各种鲜花绿植,看着就很高级,有身份,客人可以坐下慢慢地喝茶挑选。后面更设置了几处院子,是专门接待尊贵女客的,客人专享,风格各异。

红楼梦中大观园修建得非常出色,把天然和奢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薛淞依稀记得书中大观园中有几处很出名的景致。他兴致一起,照着书中的介绍布置了简化又简化的,低配版的‘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这几处薛淞觉得最有特色,各有韵致,非常动人,像‘’那般的就敬谢不敏了,太富贵浮华了。

薛淞厚着脸皮剽窃了这些雅致的名字,那些铺子就交给了方氏管理。那王家当初送来的丫鬟,后来改名为菊华,被方氏慧眼任命为女管事,销了她的奴籍,许给她不错的薪水,再加上提成分红,卖出去的货物越多,那收入也就越多。菊华被方氏看重,心中本就感激,重赏之下,对这买卖更是上心。

薛淞和方氏没有看走眼,菊华确实时尚审美品味不错,人又能擅长察言观色,很会说话,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情商高,和许多女客们打起交道来,是如鱼得水,应对得体。随着这生意越来越好,菊华姑娘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她又勤俭得很,几年下来,也积攒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银钱。

菊华本出身良家,从小也学过些字,念过些书,父母不幸亡故后,在灾年被祖母做主,卖为奴婢。在王家时她在这贵族家庭中也长了不少见识,因长相清秀,被当做一件玩意儿送到了薛家。

因此,菊华很珍惜这份差事,热情敬业,日日早出晚归的,全心投入。她得到自由后,对生活更加满足。因着儿时的遭遇,再加上在王家和平日里接待客人的见闻,她也就不想嫁人了。年纪大了,也寻不到什么好人家,而且自己有份好差事,积累了银钱,不比在婆家受磋磨的好

不说平民妇人,就是那些高门的贵妇们,面上光鲜,背地里一肚子苦水的比比皆是。就像王家那嫁到荣国府的姑奶奶吧,听说至今连顿饭都吃不安生,要站着伺候婆婆用餐,也不知道家中那么多丫鬟是做什么用的还有,夫人们还要和家中的妾室姨娘、庶子庶女生气烦恼,这样的日子,过得即使富贵,又有什么趣儿像家中奶奶这样舒心福气好的,可是太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