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燕藩主体思想!(1 / 2)

第457章 燕藩主体思想!</p>

马车从王宫南门驶出。</p>

进入红树林中,可并排通行四辆马车,水泥硬化的永备道路。</p>

方孝孺坐在马车内。</p>

透过玻璃窗,看着明媚阳光,透过红树林枝叶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p>

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一边向前,一边欢快笑着。</p>

不知为何。</p>

他总感觉,这里每一处都是这么的好,让人舍不得离开。</p>

他喜欢这里的人文、自然、林立的,让人看着心惊的工业。</p>

但即便再喜欢。</p>

他也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偷偷摸摸迁徙离开大明。</p>

百姓有权力,寻找一个,更能庇护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政权。</p>

但他身为读书人。</p>

不能离开。</p>

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忠于君王,匡扶天下,造福百姓的。</p>

若是他因喜欢燕藩的一切,而选择离开大明。</p>

那就不配做个读书人。</p>

也玷污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圣贤书。</p>

方孝孺轻轻拉开窗户。</p>

让窗外舒爽温和的空气,卷着树木、青草的芬芳,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吹进来。</p>

斑驳的光影洒在脸上。</p>

柔和的让人毛孔舒展。</p>

方孝孺轻轻闭上眼,回味着这几日在燕藩看到的种种,这是他回到大明后,努力的榜样,奋斗的动力。</p>

同时,想象着,如今的燕王朱老四有什么不同。</p>

彼此见面后,如何说,才能让燕王回朝走一走,看一看。</p>

燕王是个念旧的人。</p>

示范区百万蒙古百姓,曾随他南下,帮他,这些年,从羊毛毯子、廉价的御寒炉子等等,给蒙汉杂居示范区多少好处?</p>

更是一个,心里装着中原所有百姓的人。</p>

燕王做事手段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p>

但自从悄悄去土桥村试探开始,这么多年,以他对燕王的了解,燕王内心,对中原有很深的情结。</p>

否则,这些年就不会一船一船的把粮食运回去,默默平抑日益飞涨的物价。</p>

燕藩的工业如此发达。</p>

类似耕犁、锄头、镰刀这类铁制农具。</p>

依托燕藩如此庞大,就连钟表、自行车这种极为精密的东西都能制造,结构简单的农具,恐怕更是不成问题。</p>

朝廷完成乡土村社建设经验总结,培养出足够实干的官员,全面推动乡土村社初期。</p>

来自燕藩的廉价农具,就被批量贩运回中原。</p>

为成千上万,初步完成乡土村社的村庄,提供了十分大的动力。</p>

这些廉价好使的锋利工具,使乡土村社在极短时间内迸发出极大的效力。</p>

可当朝廷乡土村社建设,进入末期时。</p>

来自燕藩廉价好使的锋利农具就消失了。</p>

转而,燕藩只是将一船一船的廉价铁锭贩运回中原。</p>

对于燕藩的这种转变,他还做过调研。</p>

最终明白燕藩在农具、铁锭上这种转变的原因。</p>

乡土村社大规模建设初期,大明境内传统的铁匠铺子,根本无法满足,百姓对锋利农具日益增加的需求。</p>

所以燕王统帅的燕藩,大规模为中原百姓提供廉价的农具。</p>

再加上遍布大明的铁匠铺,手工打造农具,满足了中原庞大农民群体的需求。</p>

乡土村社建设进入尾声时,转为只提供铁锭。</p>

燕王是在保护,中原那些以打造农具、厨具的手工业匠人。</p>

卖经过深加工农具的利润,总比直接卖铁锭更赚钱吧?</p>

燕王一个能把燕藩工业区搞成如此规模的人,难道不懂这些?</p>

说到底,还是燕王对中原百姓有着很深的情结,宁愿少赚钱,也不想因为燕藩的廉价农具,冲击中原的手工业从业者。</p>

说服燕王回去走走看看。</p>

看看中原百姓,还在普遍吃着窝窝头果腹。</p>

看中原百姓,还普遍无力供养孩子去读书。</p>

更别说,去大剧院观看舞台剧,充实精神。</p>

省钱买自行车、钟表了。</p>

或许,当燕王看到中原百姓的普遍状况后,可以稍稍放下这些年,来自大明或明或暗针对的委屈。</p>

多帮衬一下大明。</p>

也让大明,早一日,消除迂腐、虚伪、势利这些陈腐之气,能够扔掉压在中原百姓,几千年积攒的沉重包袱,轻装上路。</p>

……</p>

方孝孺思绪起起伏伏时,马车停下。</p>

原来已经来到海军大营营门外了。</p>

这是他抵达燕京后,第一次来海军大营。</p>

不同于朝廷那边,木质栅栏建设的大营。</p>

燕藩的水泥、制砖高度发达,大营的高墙,完全用水泥和红砖建造。</p>

长长的营垒墙壁十分高。</p>

相隔十几米,紧挨城墙,还伫立着一座座比营墙更高的小型堡垒。</p>

目视可见,身穿白色海军军服的将士,背着火铳,认真值守,戒备着周围一切。</p>

“王妃,请!”</p>

方孝孺被说话声吸引,视线循声转移,就见一名值守的队官,冲徐妙云的马车,举手敬礼后,向后退了一步,挥手。</p>

营门两侧站岗的将士,迅速移开门口的粗木栏杆。</p>

燕藩海陆军不光军服发生了细微调整。</p>

敬礼之类一些军中小细节,这些年也调整了。</p>

就比如敬礼。</p>

已经由传统的捶胸礼,改为举手,倾斜指向耳尖的方式。</p>

他询问过原因了。</p>

世子告诉他,军中救护队中,新设了女兵。</p>

燕藩认为,女子在救护中更细心,更容易安抚受伤将士,同时,燕藩的人力十分紧张。</p>

女子不光可以进入军中救护队从医。</p>

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p>

比如摆摊。</p>

教书。</p>

在工业区,一些轻松的环节,也有很多女性参与工作。</p>

总之,在燕藩,女性创造了巨大财富价值。</p>

和中原女性,只能做男人的附庸,相夫教子,有着很大的区别。</p>

根据他了解,在燕藩,女性已经对家庭经济来源,产生了十分大作用。</p>

经济地位提升。</p>

燕藩女性在家庭地位、民间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升。</p>

正是由于女子救护队的出现,军中原本的捶胸礼就不合适了。</p>

种种细节,足可以看出,燕藩这些年,不光发展民生经济,对军队建设也没有落下。</p>

……</p>

方孝孺审视打量着营门站岗的几名将士,乘坐马车,第一次,进入燕藩海军大营。</p>

一排排树木后,一排排三四层不等的红砖营房耸立着。</p>

马车行使在两旁栽种树木的营内硬化道路中。</p>

不时遇到,三三两两,身穿白色海军军服,带着不同肩章的海军将士。</p>

年轻的士兵,一边行走,一边低声交谈。</p>

刚毅的脸上,时不时露出笑容。</p>

即便日常行走,高大身形都十分笔直。</p>

无不彰显,这支成立不过数年,年轻军队的精神面貌。</p>

每当王妃的马车、世子、郡主的自行车经过时。</p>

脸上洋溢着蓬勃朝气的年轻将领,都会第一时间停下交谈,立正转身敬礼。</p>

眼神中的敬重、崇拜、感恩,他可以看的十分明显。</p>

在这些将士身上,他没看到,大明军中将士那种兵痞气。</p>

相反,总给他一种‘文明’的感觉。</p>

仿佛,这些人,不像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军人,更像是一个个知礼守仪的读书人!</p>

在一个个所见的年轻面孔上。</p>

他竟然感受到了书卷气?</p>

马车一路来到海军军港码头。</p>

谭渊、张武、俞靖、吕珍、叶琛等海陆军将领已经在这里等着了。</p>

徐妙云的马车停下时。</p>

一群将领快步走到马车侧门几步外,立正站好。</p>

王宫的车夫打开门,徐妙云从马车内下来时。</p>

“敬礼!”</p>

谭渊铿锵声响起同时,海陆两军,数百名将领纷纷立正,举手向徐妙云敬礼。</p>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p>

看着谭渊、柳升为首的陆军将领,笑道:“王爷虽然从未严令禁止迎来送往,可你们跟他这么久了,还不知道他的喜好?小心回来看到你们不在陆军大营,反而都跑到海军大营,挨骂!”</p>

谭渊笑道:“王妃,今天恰巧是我们陆军和海军蹴鞠联谊比赛,我们是代表我们陆军,来给将士们加油的,恰巧听俞靖说,今天王爷回来,就来迎接,王爷要是骂我们,王妃可得帮帮我们……”</p>

方孝孺下马车,站在不远处,看着谭渊等人。</p>

他觉得,数年不见。</p>

谭渊等人也变了。</p>

不像北征草原回来时,只有为将者的蛮霸气势,如今,更加内敛了,竟然有点儒将的影子。</p>

这怎么可能!</p>

谭渊、张武、柳升这些人,他还不了解吗?</p>

随着地位升高,自己努力识字,认识点字,可充其量就是认识点字。</p>

和儒根本没任何关系!</p>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行,你们身为将领,在军中这种单纯的环境中,和从政的文官不同,虽然伱们是高级将领,但也不要习染文官那些不好风气,王爷能对文官那些不好风气进行忍让,毕竟,文官要平凡和百姓、商人打交道,一些传统风气免不了,但王爷绝对不容许,军中这种市井风气泛滥。”</p>

“遵命!”</p>

数百将领,立正敬礼领命。</p>

徐妙云不再说话,走到前面,望着军港外水面。</p>

谭渊等人谁都没去打搅。</p>

在方孝孺走来时,谭渊笑道:“方大人,我们知道你来了,不过军职所在,还望方大人见谅。”</p>

方孝孺摇头,打量着谭渊,好奇询问:“谭将军,这次见面,你给希直的感觉不一样了,不,你们所有人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了,能跟我说说原因吗?”</p>

他很想知道。</p>

谭渊等人相互对视,不由笑了,周浪笑问:“方大人是不是觉得我们有点像你们读书人?”</p>

方孝孺点点头,“希直很想知道,其中原因。”</p>

谭渊摆手,“没什么不能说的,这些年,我们在王爷的带领下,从以前,只懂打打杀杀的丘八,变成了有知识的军人,不光我们,军中每一个普通将士,都是如此。”</p>

……</p>

嘟嘟嘟……</p>

就在此时,号角声响起。</p>

方孝孺等人忙结束谈话。</p>

谭渊等海陆军将领,纷纷转身,身形笔直站定。</p>

方孝孺目视着一艘满布三层火炮的巨舰,在五艘中等战船的护卫下,组成编队缓缓驶入海军军港。</p>

燕藩海军战船,这些年,已经由最初的三百艘,缩减为一百五十艘了。</p>

战船数量虽然缩减了。</p>

但火力却一点都没有缩减。</p>

相反,还略有增加。</p>

原有的战船,除了那艘已经被命名为公爵级巨舰。</p>

原来的数百艘战船,都相继退役。</p>

重新改装成商船,出售给大明海商。</p>

而燕藩用这笔钱,重新建造了两种海船。</p>

分别是侯爵级、伯爵级。</p>

都是风帆和畜力二合一的混合动力新舰。</p>

唯一不同的是。</p>

侯爵级,装配五十门火炮。</p>

伯爵级,装配三十六门火炮。</p>

由一百五十艘战船组成的燕藩新海军,速度更快,火力更猛!</p>

这些消息,锦衣卫都有搜集到,朝廷也都知道。</p>

朝廷建造了几艘公爵级巨舰后。</p>

也在建造类似燕藩这种侯爵级、伯爵级巨舰。</p>

但同等级别的战舰,朝廷的火炮数量,没有燕藩的多。</p>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p>

朝廷没有掌握炼钢技术。</p>

铁铸造的火炮,笨重粗大,同等级别的战船,无法安装如此多的火炮。</p>

……</p>

战船缓缓靠近,停泊在军港码头上。</p>

朱棣带着叶茂、夏时敏、蒋进忠等一群文官,从战船走下来。</p>

祈婳刚想跑过去,手就被人抓住了。</p>

扭头,又低头,就看到满脸挑衅的金豆子。</p>

气的暗暗咬牙,伸手揪住金豆子耳朵,金豆子虽然疼,可就是拽着祈婳不放。</p>

姐弟两偷偷较劲儿时。</p>

朱棣和徐妙云、谭渊等人已经说完话,快步向后边走来。</p>

姐弟两瞬间同时松手,乖巧站好。</p>

朱棣距离孩子们五六步时停下,看着站在前面的杨荣。</p>

杨荣眼睛通红,嘴唇动动,快走几步,噗通跪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