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修士财大气粗,少年道十万灵石,他们便真直接取出十万灵石,或十块灵玉,也不多言多问,怀镜离去。
少年于是收了手中的小册子,将灵石灵玉尽数收下。虽未显露多少喜色,但见他上挑的眉梢,可知心情不错。
三名修士离去后,剩下楮语与一名女修。
楮语依然未言未动,待女修先。
女修本与楮语站在摊前边沿,此刻其余修士散去了,暂时无旁的新的修士前来,她便往中间几步,略显几分紧张,问道:“道友,可否以其他宝物与你交换”
少年看向她,脸上笑得无害,口中却是一分不让:“只收灵石、灵玉、灵珠。”
女修思索几息,咬了咬唇,可见她着实心爱此镜。
她又问少年道:“那道友可否帮我留它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我定带回十万灵石。”
少年稍稍正色,眸子转了转,目光在女修五官间流转一番后,整个人的状态又恢复先前的松弛闲懒,轻轻巧巧答道:“不可。”
女修闻言,目光瞬间黯了几分,她默了默,终究叹了口气,十分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宝镜,转身离去。
步伐显得有些急促,许是心中还抱着几分希望。
楮语垂眸看去。
倒巧,这女修放下的,是一面“山镜”。
水面本就清澈如镜,锁水为镜倒也不算稀奇难料。
那山……如何作镜
少年这山镜,没有镜面。
只是几座相连的青绿山峦的模样。
所以楮语能一眼识出它是面山镜。
然既如此,又当如何照人
长街人来人往,喧嚣吵扰,这几息的无言,显此处愈发得静。
楮语垂眸看着山镜。
少年在她看不见的此刻,饶有兴趣地看着她。
楮语握着相中的水镜没有放下,另一只手松开镜身,欲向前伸去。
却被人先了一步。
是一只五指修长、手背横陈几道浅淡疤印的手,手掌瞧着便比楮语大了一圈,显然是男子之手。
方才看山镜看得有几分入神,楮语没有留意。
此刻,终于忽然感受到一股深雪般的寒气从身侧传来。
心中立生的猜测在她偏头的瞬间便被印证。
她仍站在少年摊前的边沿,男子则立在另一处边沿,隔着四五尺之距。
玄色道袍朴素无纹,穿在身姿挺拔的男子身上,长夜般深浓沉重的颜色将他浑身气息的彻冷都压下三分。长街暖黄色的灯光落在他脸上,描出高鼻薄唇,又再化去眉宇间几分霜色。
较之先前几次相见,此刻的他因这长街灯火,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冷。
第一剑甫一入街,便破去了夜行令上的法术,恢复本貌行走街中。
此刻,他单手拿起山镜,虽然感知到一旁少女模样的女修正在看他,无所动容,只微垂眼睑,无声端详起来手中这面奇特的镜。
楮语自然地下移目光,再次落到他手上。
山镜被拿起的瞬间,那几座山峦当即变换了模样,本是轮廓温和的青绿低山,此时化成了嶙峋的灰绿石山,即便整面“镜”的高、宽皆仅约一尺,也可见此山险绝之气。
而那最高最险的一座山上,出现了一抹极小的玄色身影。
楮语与第一剑的眼中同时一亮。
这山镜的“镜面”,原来是——
我见青山、青山见我!
楮语不由抬眸看向少年,同时听得第一剑开口。
声音是他惯常的疏冷,字字清寒,如冬风越过千里雪原吹到耳畔:“此镜价值几何”
少年眼中的趣味瞬间消失无踪,隐藏得极好,未叫二人发现半分。
他看着第一剑,与先前回答其他修士一般,语气随意,答道:“小本生意,十万灵石一镜。”
第一剑抬起另一只手,掌心向上,同样,楮语也见着了好几道疤印,有一道尤为长,从掌心连到掌背。
随着浅淡的法光亮起,几块灵玉出现在他掌中。
他未细看,便向少年递去,下一瞬忽然自己顿了住。
又几道法光接连亮起。
数十块灵石随着法光出现在他掌中,落在九块灵玉上。
楮语神色平静,无声地看着,眉梢微挑。
十几息后,任凭法光如何闪烁,莫说灵珠灵玉,连半块灵石也再未能出现在第一剑掌中。
少年见着,坐直了身,并微微倾向前来,实在忍不住,直言道:“怎么,灵石没带够”
一瞬静默。
几息后,第一剑抬眸回视他,平静地应道:“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