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填海移山,盾构机!(1 / 2)

星火2003 九月酱 2040 字 2023-07-17

(),

金银岛落成,机场建造计划提上日程,远在国内的陈念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海上的事情终于彻底平息,在这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应该是掀不起风浪了。

原因很简单。

J-20B+造岛这一套组合拳,实在是太强了。

天鲸号提前接近10年出世,且性能几乎翻了一倍,那就意味着,在如今,美方深陷反恐战争泥潭、暂时无力触及南海的情况下,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充裕的空间去对海上进行经营。

造岛的成本大幅降低,在极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在西沙海域建造起一个又一个“蛙跳式”的岛屿。

当然,哪怕经费再充足,这些岛屿也不可能每一个都像永夏岛那样,在后世建成拥有机场、各类基础设施、甚至有生活区的大型岛屿。

最大的可能是,这些岛屿具备直升机起降能力,部分岛屿拥有可停泊小型船只的港口,能具备基本的自持能力。

本来,按照这样的设计,实际上这些岛屿的威慑能力是不足的。

但问题是,当J-20B开始部署到西沙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空军的活动范围,从一座岛,扩展到了一片岛群。

而敌方的打击手段,在效果上也被极大弱化。

是的,如果只有一个永夏岛,那你可以依托饱和攻击轻松将其摧毁,在这颗钉子被拔掉之后,我们对南海的掌控力就会应声下跌。

但是,现在我们不仅有永夏岛、不仅有金银岛,还有一系列的小型岛屿。

怎么,你们要一个个炸过去吗?

只要在第一波攻击中炸不完,那我们的制空权,就不会完丢失。

因为,我们的J-20B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从任何一个岛屿上起飞!

这就是,一艘航母,和一套“航母体系”之间的差异。

要不然为什么美方每次动真格的时候,都要搞双航母战斗群呢?

数量,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啊

数量,质量

陈念突然想到,现在部署到金银岛的J-20B还不是完体,它的航程还是过短。

但是,611所那边的变循环发动机一旦出世,它的战斗力,就能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接近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差不多能把整个东南亚半岛都覆盖住了。

到时候,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碰瓷印度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他满意地笑了。

其实在最开始设想STOVL战机的时候,他就做过这个打算。

到了现在,足足过去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个目标终于算是实现了。

而综合来看,这一整套的科技进步,也带给了他不小的回报。

现在,他日均增长的源点数量,已经第一次突破了03的大关,连续一周都维持住了这个数字。

虽然之后肯定还会有波动,但这也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而他手里持有的源点总数,也达到了惊人的16点。

是时候启动下一步的计划了。

他需要一个规模庞大、但又能够模块化分解的项目来消耗掉这些源点。

陈念皱了皱眉头,他看了一眼日程表。

明天就是星火小组的例行工作会议了,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了解了解各个项目的进展。

包括进行中的深蓝16项目,包括彩虹-8无人机项目,包括已经与俄国合作,启动预研的H-20项目,也包括已经完成了第一列车组建造,准备开始测试的高铁项目

这段时间,自己其实也没少在这些项目上投入源点,但基本都是零散投入。

这说明,这几个项目确实还没有遇到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暂时还不需要自己出手。

或者说,也许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项目的负责人们认为,让自己介入的性价比太低。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自己就要重新好好分析分析了。

按照“任务管理器”的提示,也许可以在某些关键点上多投入一些资源,加快技术开发的进度

陈念收起了飘的有些过散的思绪,回头看了一眼时间。

又到了该外出放风的时刻了。

这时候西工大已经放了暑假,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回家,但食堂倒是还一直开着。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本来压力就极大的学校里,总还是会有那么一些像陈念啦、王建成啦、乔麦啦这样的卷王留校的。

不过,今天正好是陈念跟其他三人约好了一起聚餐的时间,所以他也没有去食堂,而是直接去往了西大门外的火锅店。

在火锅店里,陈念见到了已经点好菜、等候多时的其他三人。

“就等你了,今天怎么那么晚?”

乔麦一边张罗着给陈念递筷子,一边开口问道。

“害不好意思了,有点事情耽误了。”

陈念没明说,乔麦也没继续追问。

在这一方面,她实际上也并不傻。

哪怕不是像李想那样已经加入星火,她也能猜得出来,陈念手里应该是有一些不方便对外说的保密项目的。

这倒也不奇怪,这样的项目她自己也有。

只不过规模比较小,自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比较边缘罢了。

互相寒暄了几句,几人热火朝天地涮起了火锅,各自聊着自己最近的事情。

李想和陈念互相心知肚明,掩护打得也很好。

王建成在折腾他的外骨骼,现在手里的经费多了,玩心也起来了,甚至开始琢磨要不要先搞定大容量电池

而乔麦相对来说就要普通得多,上课,做项目,准备复习考研。

算是一个“普通学霸”的基本路径。

聊了半天,锅也热了,菜也熟了,但几人却没有急着动筷子。

不是因为聊的太过入迷,而是因为,所有人都被电视上的一条突发新闻吸引了视线。

“8月19日,湖北某地发生重大工程事故,某铁路段辅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1人被困,目前暂未获救。”

“幸运的是,隧道通风管道未被堵塞,12名受困工人能够获取到生活所必需的氧气,受困的12名工人安然无恙。”

“目前,营救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中”

看着新闻上的报道,四人的神情统一地凝重起来。

“十堰那地方的地质条件不差啊,隧道坍塌?这玩意儿是工程设计问题吧?”

王建成疑惑地开口问道。

“不一定,有可能是工程设计问题,也有可能是不可抗力。”

“湖北那地方,总体来说虽然不像南方的喀斯特地貌那么复杂危险,但地下水系丰富,岩层侵蚀严重,施工难度还是很大的。”

“再加上,我们现在施工的设备比较落后,出问题也很正常。”

“-——不能说很正常吧,总之,可能性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