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7章 内附之风(四)(1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448 字 1天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高务实这套说辞确实能回避掉“通夷”的指责,但归根结底,最终解决问题还是要看钱粮是否充裕。</p>

今年北方大灾几乎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这就意味着高务实在年初伴驾去南京之前预留的赈灾特别款不仅不能挪作它用,甚至可能还会有所不足,最好能够趁现在还是深秋初冬之机而进行一番补充,以免到时候一筹莫展,许多百姓无家可归,灾民变流民。</p>

在这种情况下,可谓是大明国内都有不少隐患,若是还接受土默特乃至嫩科尔沁、东北各部生女真的全面内附,生生把一个巨大的包袱背在自己背上……到时候可别把自己压死了才好。</p>

“在今日召集诸公与会之前,本阁部派人在京中各大商行进行了一番了解,虽然不敢说十分精确,但也大致摸清了京师乃至北直隶、山西、辽东三地一些大宗物料的库存情况。”</p>

高务实一开口,就先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说法。不过众官想想倒也并不奇怪,毕竟北方最大的商业霸主就是由京华主导的北洋海贸同盟,高元辅所谓的“一番了解”,可能只需要内部查账,清点一下库存就八九不离十了。</p>

“具体数据,本阁部已经差人汇总在条陈里了,诸位可以相互传阅。”高务实说着,从自己袖中拿出一本条陈,顺手递给建极殿大学士赵志皋。</p>

建极殿大学士已经是次辅身份,但赵志皋一来年老多病,二来上次被高务实凌厉的政治手段敲打怕了,以至于连今年圣驾南巡他都没有伴驾,而是留在京师,名为“坐镇内阁”,实际上就是不敢冒头,故意把风头完完全全让给高务实。</p>

现在他的表现也符合他这一年来的一贯作风,见高务实递来条陈,本来一副恹恹欲睡模样的赵志皋连忙坐直了身体,微微躬身,双手去接,然后小心翼翼打开来看。不过他看得极快——众官都认为他纯粹做个样子——就马上又递给了文华殿大学士沈一贯。</p>

大小九卿会议除了大小九卿,还有四位辅臣,显然高务实不会坐等大家一一看完再继续说话,因此这会儿他已经重新开口,接着前文继续道:“总的来说,除了米、面等粮食之外,三地其他物资还是比较充裕的,即便某些物资尚有缺口,本阁部也可以通过临时增产,或者调配各省输入等方式来进行解决。</p>

比如白灾来时,冻毙人畜乃是第一大危机。如此则意味着,御寒乃是当务之急。御寒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衣物,二是居所,三是取暖。</p>

衣物方面,三地所存粗布、棉花颇为不少。经计算,大致可以缝制一百二十万件成年男女所穿棉袄,或者九十万件成年男女棉袄加上六十万件孩童棉袄。以当前土默特、科尔沁、生女真各部人口大致计算,差不多应该是够用的。</p>

当然,诸位可能要问,那辽东的汉地百姓怎么办呢?这一点本阁部也有考虑。一方面,可以暂时从辽东军服中匀出一部分,大概有二十余万套;另一方面,现在还来得及从南方诸省调拨布匹棉花,紧急赶制。”</p>

他这么一说,武英殿大学士周咏就有点急了,起身忙问道:“元辅,若从辽东军库存的棉袄中调配,将来万一有些穿坏了的,事后可是很容易闹出乱子……”</p>

“周阁老多虑了,”高务实摆手道:“这二十余万套棉袄调配之后,辽东军库存方面直接销账,明年内阁会再给他们拨付一批新棉袄来补足库存。”</p>

周咏一听这话,马上坐了回去。他在内阁的工作比较单一,就只负责兵部这一块,所以既然身兼户部尚书的元辅说这二十余万套棉袄能直接销账,明年又能有新棉袄补充库存,那他还有什么好说的?</p>

说实话,这消息传到辽东,辽东军各级将官搞不好还要弹冠相庆——这可是平账的好机会啊!</p>

虽说自从大户部制建成,近些年各类财务审核日益严格,但只要真在基层干过的都知道,库存衣物这一类的东西,有点损耗是在所难免的。什么耗子咬坏了呀,受潮坏掉了呀……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p>

既然情理之中,那么具体数字稍稍上浮一点,就算审计署也不好轻易断定你就是从中搞了鬼,对吧?</p>

周咏本来是担心高务实要从军服中调配棉袄会引起辽东军不满,但高务实可太熟悉军旅了,这里头的门道他清楚得很。因此,他一句“销账”,一句“明年补满”,直接就让周咏放了心——辽东军绝对不会不满,反倒会恨不能给高务实建生祠。</p>

至于明年朝廷要在这里头多花多少银子,周咏是不会过问的,这事自有元辅处置,毕竟他才是户部尚书。</p>

不过,兵部尚书宋应昌还是忍不住多问了一句:“元辅,辽东军库存虽然还算充裕,但若是把这二十余万套棉袄拿走,万一在册军兵的衣物有所损耗,恐怕也不是太好办。”</p>

那是,军服损耗也是不奇怪的,毕竟就算不打仗,训练、站岗、哨探等任务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是要产生损耗的。高务实直接把辽东军的棉袄库存清空了,那等于一点冗余都没了,肯定也要解决。</p>

谁知道高务实这次不好说话了,把脸一板,道:“既非战时,岂有轻易损毁的道理,缝缝补补即可,哪能说换就换?”</p>

宋应昌吃了个钉子,也不敢跟高务实硬扛,正要退缩,谁知道高务实又道:“不过,衣物虽然今年难以更换,更不可能增补,但在取暖方面却可以给辽东军一些补偿。”</p>

宋应昌稍稍一怔,问道:“不知元辅欲意如何安排?”</p>

高务实道:“今年会给辽东军加拨一成蜂窝煤,至于李如松打算如何分配,那就是他的事了,本阁部不管。”</p>

自从当年高务实搞出蜂窝煤,这玩意在北方发展三十年来,已经成了最重要的取暖物资,连带着煤矿产业也获得了大发展。</p>

辽东军那边因为山多林多,早年衙门、富户往往用木炭取暖,民间则更多是提前伐木阴干,等到过冬的时候直接烧柴。现在不同了,烧蜂窝煤成了主流,木炭木柴则作为补充。这一点,越是靠近重要煤炭产地,以及越是水运发达的地区就越明显。</p>

当然,辽东的水运到了冬天会变成“冰运”,因为河流会封冻,虽然也比寻常陆运强一点,可运力还是比不冻时要差不少,运费也会提高,因此大家都有提前囤积冬天用煤的习惯。</p>

高务实敢这么说,显然是京华在辽东的煤矿产出足够使用,所以宋应昌想了想,觉得有这样的补充,想必也就不会出什么乱子了,因此拱手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