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老朱交待后事!(1 / 2)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2847 字 1个月前

轰!</p>

马车的车轮似是碰到了什么东西,车身微微颤动了一下。</p>

杨荣只觉耳中有惊雷落下。</p>

他满脸不可置信的望着眼前的老皇帝。</p>

一时间,竟是呆若木鸡,不知所措。</p>

“陛……陛……陛……下!”</p>

杨荣瞠目结舌,刚才始终镇定自若的他,连说话都开始结结巴巴起来。</p>

事实上,杨荣虽然心中紧张,却从未失态。</p>

甚至连表现出来的颤栗,都是有意为之。</p>

以此来体现对陛下的恭敬和自己的内心的诚惶诚恐。</p>

但此际,杨荣真的失态了。</p>

皇帝陛下此言,究竟何意?</p>

“咱老了!”老朱轻轻叹了一声。</p>

他撩开窗帘,透过车子四周的玻璃窗,看了看窗外。</p>

吉垣确实按他的交待,将护卫都布置得远远的。</p>

马车上也没有安排人赶马,而是由人在前面牵着。</p>

“陛下,这车子的隔音性能很好,外面的人听不见里面讲话。”杨荣知道老朱心中的疑虑,开口说道。</p>

以前的马车,车窗只用帘子遮着,没有任何隔音性能,在里面说话和外面没有啥区别。</p>

但制造局新推的马车,四面皆有厚厚的玻璃窗,门关上之后,内外隔绝,自然隔音。</p>

何况老朱坐的这驾,还是特制的。</p>

有防刺杀的功能,门窗厚重,隔音性能也更强。</p>

“嗯!”老朱轻轻点头,望向杨荣,问道:“你以为,帝王与江山社稷,孰轻孰重?”</p>

杨荣顿时愣在那里,怔怔不语。</p>

老朱冷哼道:“你不用回答,我也知道你心中所想。”</p>

“孟轲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p>

“孟轲是儒家亚圣,是千千万万读书人心中极为推崇之人,他的话,自然也被你们读书人视为真理。”</p>

杨荣眼观鼻,鼻观心,竖耳聆听。</p>

马车仍滚滚前行。</p>

自大明科学院到东宫,距离不近。</p>

马车由卫队护送,走的速度极慢。</p>

要走到东宫,需要的时间尚不少。</p>

言多必失,杨荣很清楚老皇帝是要与自己交待一些事情,他自己却没必要多说什么。</p>

老朱缓缓道:“当年咱读孟轲的书,对他的书中的诸多内容不以为然,下旨将其牌位迁移出文庙,这件事,你想必也是知道的。”</p>

杨荣仍不接言语。</p>

实是在这个问题上,他说什么都不太妥当。</p>

迎合陛下,显得太过虚伪,也会被陛下识破。</p>

可此时反驳陛下所言,亦极不该。</p>

只能做起雕塑佛像。</p>

老朱迁孟子牌位之事,同时禁止《孟子》一书的出版和传阅,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p>

尽管老朱明令下旨,谁敢上书反对此事,便以大不敬论罪,会命令金吾将其射死。</p>

却仍然有数不清的读书人奔走相告,抬棺上谏。</p>

不少朝中大臣上书反对,认为孟子乃是儒家圣人,迁其牌位禁其书,乃是对圣人的大不敬,皇帝陛下万不该这么做。</p>

也只有朱元璋身边的少数近侍,才认为皇帝陛下此举乃明君所为,能保江山社稷安宁。</p>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p>

一直到后来,包括当时老朱极为信任的李善长等人,也上书直阵孟子的思想乃天地大道,陛下鲁莽禁书会遭天谴。</p>

朝中的反对之声,到达了一个极高的程度。</p>

这让老朱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p>

最后不得不同意将孟轲的牌位重新迁回文庙,同时恢复《孟子》一书的出版,但仍然对其中的很多内容进行了删减。</p>

后来大明朝廷钦定发行的《孟子》,内容便少了许多。</p>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p>

因为《孟子》一书作为儒家经典,几乎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必备之书。</p>

流传太广,知晓的人太多。</p>

朝中新出版的《孟子》改了哪些内容,天下读书人都一清二楚,反而争相传播。</p>

可以说,这场闹剧,最终以老朱的退让和败却而告终。</p>

也揭开了明代文人抬出“圣人”压制“君权”的序幕。</p>

杨荣是读书人,进入东宫后,掌文秘工作,也经常出入藏书阁,翻阅昔年的文档资料。</p>

对当年这件事,一清二楚。</p>

这是让陛下脸上无光的事,他自己又是读书人的身份,以圣人门徒而自居,实在不便说什么。</p>

他不说话,老朱却不愿意放过。</p>

“你认为,咱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老朱淡淡问道。</p>

目光却是落在杨荣脸上。</p>

这一回,杨荣避无可避了。</p>

“陛下是想以此来测试朝中官员的反应。”他言简意赅。</p>

后人多认为老朱是不喜欢孟子的思想,什么“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什么“不嗜杀才能夺天下”,什么“仁者无敌”……等等。</p>

因为不喜欢,就下令将其禁了。</p>

这很符合普通老百姓对喜怒无常的帝王的幻想。</p>

皇帝高高在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这么任性。</p>

不喜欢孟子的学说,便将其一禁了之。</p>

但身为朝中大臣,有首辅之才的杨荣当然不会这么幼稚的看问题。</p>

禁《孟子》一书,迁孟子牌位,绝非小事。</p>

似老朱这样的帝王,又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大事上,任性行事呢。</p>

“喜怒无常”,“任性行事”,只是对外打造出来的“人设”。</p>

实际上,这件事的背后,皇帝陛下必然有自己的考量。</p>

在禁孟子之前,老朱也曾考虑过动孔府。</p>

首先是下令日后孔子的后人,都不必来朝中做官,而只要安享“衍圣公”的尊称就行了。</p>

要知道,在此之前,孔家后人可有不少入朝为官的。</p>

其次,便是下令春秋祭孔,只需要在孔子的家乡曲阜举行就好,天下其他地方都不用举动。</p>

前一条还好,孔子后人入朝为官,也让很多读书人感到难以与其相处。</p>

可第二条,规定天下各地不能祭孔,却是引发了极大的风暴,书生抗议,官员劝谏,老朱最后只能收回成命。</p>

在此之后,才发生了禁孟子之事。</p>

老朱不是正统的儒家读书人。</p>

他是在庙里当和尚时才认得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