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朱:要你扶他登基称帝!(1 / 2)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2986 字 1个月前

“你快告诉咱,朱孙在哪里?”</p>

老朱霍地一下,站起身来,冲到杨荣面前,盯着他道。</p>

声音之大,宛若雷霆,将场中的众人都吓了一跳。</p>

“他在东宫!”</p>

杨荣倒没有再卖圈子,直接回答。</p>

“走,咱现在就去找他。”</p>

老朱头也不回,就往外面走去。</p>

吉垣、蒋瓛,以及一众锦衣卫连忙跟上。</p>

谁都看得出出来,陛下是真的急了。</p>

自到申城之后,老朱开始潜心研究申城的运转模式,研究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p>

如果是以前,老朱对此是根本不以为然。</p>

反正整个大明都是朱家的,天下是朱家的天下,朝廷借点钱又怎么了?</p>

大不了赖账不还。</p>

江山都在手中,还怕债主讨债不成。</p>

可时至今日,老朱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对经济啥也不懂,胡乱下令印宝钞的“老农民”。</p>

如今的老朱,对国民经济已经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p>

也很清楚借这么多钱,一旦还不了,意味着什么。</p>

国家信用破产,那是真要出大事的。</p>

以前印宝钞,因为面额都比较大,民间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大多数时候,老百姓要么用铜钱,要么干脆以物易物,或者粮食,布匹充当一般等价物。</p>

故而,虽然宝钞贬值,闹出了不少事,却也还在国家承受的范围内。</p>

如今新版的大明宝钞,已真正深入大明百姓的日常生活。</p>

其使用之广泛,较之从前,有天壤之别。</p>

大明银行的钱,是千千万万大明百姓的存款。</p>

朝廷欠的,是天下百姓的钱,还不了的话,就真的会出大事了。</p>

也难怪老朱这般急。</p>

杨荣连忙跟上。</p>

他的嘴角边,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丝笑意。</p>

成了!</p>

终于成功地将皇帝陛下的注意力,从朱孙这个人身上,转移到了国家欠债身上。</p>

后面即使皇帝陛下知道朱孙就是朱允熥,首先想的也是向他询问为什么会欠这么债,怎么解决欠债的问题,而不是追究他假冒朱孙,欺骗自己的事。</p>

正所谓,一股作气,再而衰,三而竭。</p>

只要皇帝陛下不是一开始就拿假冒之事问罪,有了欠债的事作缓冲的机会,等欠债的事解决,后面这件事,也就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p>

比如说现在,皇帝陛下便只顾着去东宫找人,都没有问为什么朱孙会在东宫。</p>

不过,杨荣的高兴只维持了一会儿。</p>

很快,老朱走出大明科学院,坐上马车,便回头道:“你随咱一起坐马车,顺便和咱说说,为什么朱孙不在大明科学院,却在东宫呢?”</p>

……</p>

杨荣只好硬着头皮上车。</p>

吉垣本来要上车伺候,却被老朱赶走,并吩咐道:“去外面看着,不许人靠近马车。”</p>

马车嗒嗒前行。</p>

车内,杨荣很干脆利索地跪下。</p>

老朱淡淡道:“朱孙?所谓的朱孙,就是咱那个逆孙吧?”</p>

杨荣抬头,满脸惊愕:“陛下慧眼识破……”</p>

“咱要是还看不破,那岂不是成大傻子了?”老朱怒哼。</p>

“陛下英明,微臣钦佩!”杨荣保持着五体投地的姿势,不敢看老朱一眼。</p>

“写给咱的那些信,都是你代笔的?”老朱冷冷问道。</p>

“是!”杨荣的声音微微颤栗:“微臣犯了欺君之罪,罪该万死。”</p>

“抬起头来!”老朱威严的声音响起:“看着咱。”</p>

杨荣缓缓抬头。</p>

老朱双眸盯着他道:“你既是代笔之人,又是那逆孙的亲信,想必是有些本事的。”</p>

“咱现在给你时间,你和咱说清楚,大明朝廷欠债的事,以及日后准备如何归还这笔债务。”</p>

杨荣怔了怔,忙磕头道:“此事太孙殿下会向陛下解释清楚的。”</p>

老朱寒声道:“咱要你说!若是在马车抵达东宫之前,还不能说清楚。咱就斩了你的脑袋,再将你全家全部下狱。”</p>

语落之时,杀气骤起。</p>

暖和的车厢后,气温都仿佛在瞬间下降了几度。</p>

杨荣心中一凛,他知道皇帝陛下这番话,绝非儿戏。</p>

天子之怒,岂是小可?</p>

他深吸了一口气,明白自己是非说不可了。</p>

当下迅速在脑海内清理了一下思绪,方开口道:“其实很简单,这就好比借钱做生意,只要生意能赚钱,那前面借的债,便不是问题。”</p>

老朱看着他,没有接言。</p>

杨荣便接着往下说:“五万万两白银,自然是一笔巨款。”</p>

“可因为是向大明银行借贷,利息极低,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年利仅为四分,总计约摸为一年两千万余万两。”</p>

“如今税务司一年所收之商税,关税,便达三千余万两,再加上原来的粮食等税务,还有两千余万两,两者相加,计有五千余万两。”</p>

“朝廷的收入,完全能承担得起这笔利息开支。”</p>

老朱冷冷道:“只还利息,本金呢?”</p>

杨荣道:“这正是国家借贷的妙处,本金是不用还的。”</p>

“不用还?”老朱愣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p>

杨荣轻轻点头,道:“五万万银子的债务,并不是一笔,而是多笔。”</p>

“名义上,自然是要一笔笔的还。”</p>

“实际上,无非是还旧债,借新债。”</p>

“如果债务的总规模永远保持不变,就等于永远都不用还本金,只需还利息就够了。”</p>

他顿了顿,又道:“实际上,债务规模还会不断扩大,从五万万两增加到六万万两,七万万两,乃至十万万两,二十万万两……本金不仅不用还,还能通过新的借贷,不断补充增加。”</p>

老朱不由得陷入了思索。</p>

他对经济学已经有了许多了解,但“债务驱动经济发展”这个概念,理解得还不深。</p>

从头到尾,朱允熥和老朱的通信,都是由杨荣代笔。</p>

为了回信,老朱写过来的信件,他也都看了。</p>

故而,杨荣对老朱在经济方面的知识架构,可谓是了如指掌。</p>

“投资会产生收益,从而使得国家的收入不断上涨。”</p>

杨荣接着解释:“就好比制造局投资一千万两银子冶炼钢铁,因为制造局的技术水平高,冶炼出来的钢铁,即使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仍然有很高的利润。”</p>

“这笔一千万两银子的投资,即使扣除利息,也很快就会收回成本。”</p>

“根本无须担心还不起债。”</p>

此言一出,老朱的眸内,顿时精芒一闪。</p>

如果说在以前,老朱对此还有些怀疑,但现在,连续在制造局的生产工厂参观了几天,他对制造局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已然有了很深入的了解。</p>

杨荣说得不错,制造局将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效率高得不可思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