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后面有人跟着氨。
李援朝把手中的火把猛地扔向后方,照亮了大约七八米的距离,什么都没有,
“瞅你丫那揍性,神神叨叨的,革命小将敢于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走个夜路还疑神疑鬼”?
我们把火把留在那里让它自己燃烧一会,转身继续向前走,也就是有十六七米的样子,就到了一扇石门前,我站住把火把往前伸了过去。
普普通通的石门,除了门框周边有一些简单的菱形花纹,没有过多雕饰,也没有门环,但是门开了一道缝。
我轻推了一下,能推动,回头看了一下他俩,这俩人满怀好奇地看着石门,我略一使劲,门开了,里面的空气不是很差,但是很黑,看不到里面的空间范围,离开火把两米多的距离就是一片黑暗,那种黑就好像是化为一种无形的实质,紧紧地挤压在火把的周围。
李援朝点着了准备好的另一个火把,赵红兵也把火把伸了进来,三团火焰的威力,终于逼退了黑暗的包裹,露出了我们周围几十平方的范围。
这好像是一个四方的房间,不算很大,约有六七十个平方,在对面有一扇石门,很奇异的半掩着,像是有人进去或者出来没有随手关好门,如果有考古队下来了,这个情况能让所有人心里一片哇凉——这里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
房间除了中间有一个台子,上面放了一个石匣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显得整个屋子空空荡荡,房顶不高,也就两米多不到三米的样子,四周的墙上都画满了各种内容的壁画。笔画的色彩不多,但是保存的很好,这是我最困惑的地方,这些壁画在目前条件下不该保存得这么完好。孔子将颜色作过区分,共分四种:正、杂、美、恶,其中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属于正色,是身份高贵的人才能使用的,这幅画就是以红、黑白色为主色调的,虽然颜色都已经暗淡并发生变化,但主色调还是很明显。
我凑过去仔细看里面的内容,画面依然描述的是祭祀,主持祭祀的人服饰线条简练,祭袍是白色的,装饰以红色条纹,据《礼记》记载,夏朝尚黑,周朝尚白,但是以我目前的水平也不敢判定这就是周朝的。就服饰风格来看明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因为大多数人物穿的都是深衣,就是上下不分的直筒式长袍,而秦汉以后虽然形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明显的显瘦了,不再是直上直下的看不到腰,所以这幅画中的人物更有可能是春秋战国的。
祭司的脸上戴着一个鬼面面具,这个面具线条很简练,但是没有眼睛和鼻子,只有一张张开的大嘴,显得很诡异。祭祀品依然是个人类,线条简练但栩栩如生,就见他面带恐惧但是嘴巴大张,角度之大看起来不像是在喊叫,更像是被什么撑开了,他仰面朝天被上下的手镣、脚镣固定在祭台上,整个场景刻画的活灵活现。
下一幅是祭品老老实实的躺在祭台上,惊恐地看着祭司,而后者双手捧着一个黑色的石匣面对着祭品,石匣的盖是开着的,从倾斜的缝隙内可以看到里面隐隐有虫豸的形象,似乎是要把里面的东西倒在祭品口中。
再下面一副,参加祭祀的人都离开了,只有祭品躺在祭台上,面容木然,嘴巴已经闭合,也不知是不是死了。
我走到了最后一幅,祭品站起来并离开了祭台,面容凄厉、狰狞,抬头向天,诡异的笑。我下意识地抬头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天花板中间画着一双血红的眼睛,我很惊异,第一次听说在天花板上画着眼睛的,正要靠近仔细看看,却传来一阵石板与石板摩擦的声音。
声音来自中间祭台——李援朝正在打开祭台上的石匣,我向壁画看去,祭品在祭台上躺着,旁边站着的祭祀手里捧着石匣,又转头看向李援朝前面的石台。
“别动”!
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大声的喊道,但是随着“啪”的一声,石匣的盖子已经掉到地上,溅起一阵经年的尘土。
我一个箭步冲到了石匣前,和李援朝惊讶的看着里面——里面几乎是空的,只有在底部横七竖八的放着几条早已干枯的虫子,它们都没有足,有点像是夏天常见的青虫,约有筷子般粗细,也就七八公分长短,已经干瘪的看不出样貌,但是背部全都有一些花纹,仔细看去隐隐的像是一个鬼脸的样子,可是什么虫子的尸体能历经几千年还能看清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