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以“翻天覆地”四个字,形容了此时港岛的变化。</p>
也确实是翻天覆地,势力的洗牌,老旧格局的交替。</p>
让每一个港岛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处在时代洪流中的感觉。</p>
而要说这些交通工具中,变化最大的,其实还不是巴士和轮船。</p>
而是计程车,是的士。</p>
在港岛,一张的士牌照最高的时候价值百万。</p>
而且这还是个不断升值的产物。</p>
后世港英政府大概发出去了一万九千张的士牌照,归属于五大的士集团。</p>
但如今,港英政府放出来的的士牌照也不过就一万张出头。</p>
根据港岛每个大区,的士的颜色都不尽相同。</p>
在港片中出镜率最多,也是最经典的红色的士,它的划分区是在市区。</p>
最惹眼的就是红色车身及银色车顶。</p>
而新界的士为绿色车身及白色车顶。</p>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白牌车冒充的士载客的机会。</p>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士司机和内地其实也差不多。</p>
地位高赚钱多。</p>
在其他职业的工资还在一两千,两三千打转的时候。</p>
的士红车司机的工资已经奔万了。</p>
甚至可以说,每一名的士司机都是“万元户”,尤其是夜班司机,赚的更多。</p>
可以说的士司机,是港岛货真价实的中产阶层。</p>
供楼供车租,还能供的起子女出国读书。</p>
九十年代的士大佬包二奶的新闻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士司机的工资已经在往三四万的,四五万的水平跑了。</p>
而那时,内地的平均工资也不过才几百。</p>
而这还是广东沿海。</p>
后世港岛的士司机的态度普遍傲慢。</p>
说是臭名昭著,恶名在外都不是夸张。</p>
拒载、兜路、濫收车费等各种恶习,极大地损害了港岛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形象。</p>
而这个开始就是在八十年代沿承下去的。</p>
有趣的是,佳宁集团这个已经被邵维鼎覆灭的公司,旗下的佳宁的士,却是为港岛孕育了首代「优质的士」。</p>
当时佳宁集团通过佳宁的士拥有五百多个的士牌照,以及聘用超过七百名司机。</p>
除了待客有礼合规合矩之外,公司还要求司机工作时需穿着制服、结领带及佩戴白手套等。</p>
这俨然在当时成为了一道城市风景线。</p>
给予港岛本地市民,以及海外游客一个深刻的印象。</p>
当时佳宁集团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高调作秀,大大提升了“佳宁”这两个字的含金量。</p>
股价也因此而上升。</p>
不过,在去年邵维鼎吃下佳宁集团的时候,这家的士公司也被迫结业。</p>
五百多张牌照,全部被港府拿出来公开拍卖,作为还债。</p>
而且还是公开竞投,让普罗市民也可尝一尝当的士车主的滋味。</p>
运气好一点,出门打车,甚至还可以遇上平治的士。</p>
这就是八十年代的港岛,纸醉金迷,充满奇迹的港岛。</p>
此刻,赤柱监狱!</p>
李家城埋首在报纸中,突然大喊:“我要打电话,我要打电话!”</p>
(/12077/12077834/16015181.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