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真有钢铁铺的路啊!(2 / 2)

对于建厂这一块儿,李敏最有经验也最感兴趣,便交给他去办理了。</p>

当然,还有货币结算问题,如何说服各国使用大明的宝钞,那就交给杨思义去处理吧,他现在对钱这个字极其敏感,手下的侍郎也是听到钱字就两眼放光,想必非常乐意效劳的。</p>

“前边说了这么多,那么接下来,该来到我们这个话题的重点了,即贸易的核心,运输问题。”</p>

终于说到运输的问题了啊,朱元璋精神一震,咱还以为老李你都忘记了。</p>

看老李的语气,莫非他真的有解决办法,可是关于如何提高运输的速度,整个朝堂已经讨论过无数次了,就连工部已验证过无数个方案,无非就是修路,要么是修建运河。</p>

随着贸易量的增长,路是一定要修的,至于运河的话,工程量属实太大,还得因地制宜,不能急于一时。</p>

况且,有句话说得好啊,运河一开,那便是百万槽工衣食所系,不光是运河,从隋开大运河开始,还有长江等各大河流上,存在着万千靠水吃饭的结社。</p>

这些结社力量强大,有时甚至盖过了官府,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问题了。</p>

再开运河,恐怕又得多出多少是非出来,不比修路,得慎之又慎。</p>

朱元璋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期待,不知道李晗关于这个问题会如何作答。</p>

突然间他想到了那一叠厚厚的资料,最上头写的“铁路”两个字,莫非老李的答案是用钢铁修路?</p>

这也实在令人太匪夷所思了!</p>

“事实上,运输涉及到的,还不仅仅是贸易,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治理、民生、国防、安全等方方面面。</p>

有句话说得好啊,路修到哪里,朝廷的力量就延伸到哪里,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何有天高皇帝远的说法,不就是因为交通不便,朝廷的政令不能及时传达那些偏远地带么?”</p>

确实是这么回事啊,这交通问题,可是困扰了华夏几千年了,远的不说,就像是去年的洞庭湖洪涝,由于消息政令传递太慢,导致朝廷不能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态势,致使救灾出现延误。</p>

虽然后来老李送来了无线电手台,解决了政令消息传达的桎梏,但在人员物资的运输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p>

无论是人的脚力,还是牲畜,一天就只能走那么点距离,想要再快,那就真得跑断腿了。</p>

“因此,路是一定要修的,但修路,只是解决通达的问题,那么如何要解决运输效率的问题呢,老朱啊,这可是项艰巨的工程,关系到大明百年国运,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p>

大明的百年国运?</p>

见李晗说得如此认真,朱元璋顿时肃然起来,这么说的话,老李真的有办法?</p>

他心中大喜,不由有些激动起来,如果真的能解决运输速度问题,那说是影响大明的百年国运,还真不带半点夸张的!</p>

于是他展起信纸,又仔细的看了下去。</p>

“我这里给你介绍的,便是一种全新的运输形态,名为铁路,铁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铺设在地面上的铁轨,二是在铁轨上运行的蒸汽机车,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火车……”</p>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有些傻眼,好家伙,我的天爷啊,老李这家伙还真是要用钢铁来铺路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