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厉元朗握手寒暄,二人步入酒桌。</p>
厉元朗定的这家烤鸭店是百年老店,平常顾客络绎不绝。</p>
由于临近春节,游客和外地人减少,店里客人不多。</p>
因为有私房话要谈,厉元朗挑了一个雅间。</p>
坐稳后,张伟掏出香烟,厉元朗摆了摆手,“我戒了。”</p>
“戒烟好,哪像我,戒了好几次,可每次复吸,烟量反而越来越大。”</p>
厉元朗喝了一口茶水,理解道:“像你这样的记者,经常赶稿子,没有这玩意提神,就没灵感。”</p>
“知我者厉书记也。”张伟喷了一口烟雾。</p>
这时候,点的菜品一一端上桌子,厉元朗提议喝白酒,张伟没有拒绝。</p>
一杯酒下肚,厉元朗步入正题,提到张伟在公民日报那篇评论员文章的由来。</p>
“我是接到报社任务,经过两天赶稿润色,才弄出那片文章的。”张伟收起笑容,正色说:“不久前,一位很知名的学者提了三件事。”</p>
“第一个说,领导干部的孩子都去做金融了。不愿意当工人,当教师,当科学家,更不愿意当官,全都扎到金融领域,这种现象需要注意,也应该深思。”</p>
“第二件事,他指出我们经济构成的主体,提到上市公司的组成等弊端。”</p>
“还有第三个,他提出我们金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总而言之,他的这番话已经引起上面注意,我的这篇文章就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p>
“厉书记,你是知道的,我们公民日报是喉舌,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反映出来的东西,有很大的警示作用。”</p>
“这篇文章一经出现,其实也在告诫一些人,要引起重视。如果谁在这个时候还不知收手的话,后果会很严重。”</p>
厉元朗沉思不语。</p>
他忽然明白沈放那句“白晴有麻烦了”的精髓。</p>
正如张伟所说,公民日报是喉舌,他代表的就是上面的懿旨。</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