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情报(1 / 2)

大国相 余人 1240 字 5个月前

“卖书刊!”</p>

“翰林院出品!”</p>

“惊世之作!不容错过!”</p>

……</p>

在利益的驱使下,京城中的书铺都很是积极地吆喝着,而门口亦已经出现了一张张“小海报”,强调的是“翰林出品”和“新刊足注”之类的话语。</p>

明末小说能够昌盛,除了印刷成本降低和效率大幅提升之外,这如同春笋般兴起的书铺亦是功不可没,它们将销售的触角覆盖住整个北京城。</p>

另外,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时代,所以书籍的市场很是庞大,远在女人的化妆品市场之上。而如今在图书市场上,毅然出现了一款“爆款”。</p>

整个京城突然间仿佛沸腾了一般,仅是因为一本突然横空出世的刊物。让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不是某个人,而是由翰林院出品。</p>

对天下的读书人而言,他们所向往的圣地,肯定是翰林院无疑。不管他们心目中的翰林院是什么模样,但必然跟神圣、崇高等词汇有关。</p>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p>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p>

……</p>

当翻开《谈古论今》第一页之时,所有士子似乎都是一个反应,像是打开了一个珠光闪耀的珠宝盒子,当即被这股“财气”压抑得不能呼吸。</p>

气势磅礴,锋芒毕露,才华横溢。</p>

他们都知道翰林院那些都是大明最厉害读书人,只是在这一刻,他们才更深刻地明白,那些人确实需要他们所仰望。</p>

只是再琢磨这首诗,却又是一番味道。</p>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p>

这句诗虽然是狂妄,但亦算是一个实情。确实是太过久远,从而失去了新鲜之感,如知心的伙伴般,倒出了他们的小心思。</p>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p>

若说前面是知心的伙伴的话语,那就句无疑像是师长所发,充满着勉励之意。李杜太遥远了,而江山总有才人辈出……你们可能就是那一个人。</p>

我?是我?下一个李杜会是我吗?</p>

很多性情高傲的书生,心里莫不是在呐喊着。</p>

不得不说,文无第一是很有道理的。哪怕没有任何功名的书生看到,亦是感动得流泪,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引领风骚数百年的惊世之才。</p>

特别这首诗,还出自于翰林院,简直是金玉良言,这时代必定会有惊世之才出现。</p>

正是如此,几乎所有读书人翻开第一页之时,就已经决定要买下这份刊物。单是冲着这首诗,冲着身体跟这首诗产生共鸣,他们就有一百个理由选择买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