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丹砚在大船上虽然胡乱翻过几本书,却压根没有仔细,市井之间流传的闲书也没有看过几部,是以听李宗扬提到李隆基、高力士、杨氏等人之时,虽然甚是耳熟,却并未想起他们是什么人。直到李宗扬说起杨氏被李隆基封为贵妃,她才隐隐想起似乎听过这段故事,但是仔细推想,却又想不起来,心中惊疑不定。
慕容丹砚思忖之际,只听李宗扬接着说道“李瑁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而且这顶绿帽子还是李隆基亲手给他戴上的,李瑁自然是愤怒之极。只是李瑁虽然心中不满,但是他知道李隆基要弄死自己,可以说是易如反掌。是以他虽然恨李隆基入骨,却也不敢发作。回想杨氏入宫之后,李隆基不只没有册封他为太子,反而对他日渐冷淡,出行之时也不再将他带在身边。李瑁不晓得自己哪里得罪了李隆基,又不敢打听询问,只得躲在寿王府中生闷气。直到此时他才明白,原来他被李隆基和高力士戏弄,吃了大亏。只是他知道自己压根无法与李隆基相抗,若是稍稍露出不满,下场比废太子李瑛和李瑶、李琚还要悲惨。是以他压根不敢将此事泄漏出去,平日里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生怕李隆基担心自己将他和杨氏的丑事说出去,最后竟然连客人都不见了。
“依照杨氏的心思,须得将李瑁弄死,方能彻底遮掩这件丑事。李隆基也想过找借口将李瑁杀掉。可是李瑁虽然生性懦弱,却也不是笨蛋,平日里压根不出府门,既不见客,也不与朝廷官员打交道。如此一来,李隆基想要找出李瑁的把柄,势比登天还难。他虽然狠毒,却也不能公然无罪杀人,何况被杀的还是他的儿子,是以只得作罢。而李瑁每日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不给李隆基杀他的机会。李隆基初时还担心李瑁会暗中对付自己,可是看到李瑁如此模样,知道这个笨蛋儿子压根不敢对自己怎么样,也不敢将此事说出去,这才将心放回到肚子里,不再与李瑁为难。杨氏虽然生怕自己的丑事泄漏出去,非得将李瑁置于死地不可,只是李隆基不再将此事放在心上,任她如何催促,李隆基只是一笑置之。
“时日久了,不只李隆基不再将李瑁放在心上,杨氏也渐渐对李瑁不再忌惮。甚至每年皇宫中庆贺元日,李瑁随同诸王进宫向李隆基道贺,杨氏也不再退避,而是和李隆基并肩坐在龙椅之上,接受百官朝贺。那时杨氏居高临下看着低头垂目的李瑁,见李瑁神情惊恐,连头都不敢抬,不禁暗自鄙夷,以为李瑁胆小如鼠,不像一个男人。即便是一名寻常百姓,若是老婆被人夺走,也会跳出来争斗一番。李瑁贵为亲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做了自己的庶母,却连屁都不敢放,活该他戴了一顶大绿帽,做了活王八!”
李宗扬说到这里,慕容丹砚忍不住“呸”了一声,口中说道“这个姓杨的女子好生无耻!她丈夫碍于李隆基是皇帝,又是自己的父亲,这才没有将丑事揭露,她却不知好歹,还要杀人诛心,这也太过卑鄙了罢?”
李宗扬听慕容丹砚如此一说,双手一拍,口中说道“公子说得不错。其实在杨氏心中,对李瑁始终抱有愧意。只是她越是觉得自己对不起李瑁,便越想将李瑁杀掉。如此一来,自己做下的丑事便无人知晓。正如世间借债之人,无一日不盼着债主一命呜呼,自己便可以赖账不还了。”
李宗扬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李隆基册封杨氏为贵妃,与杨氏名正言顺成了夫妻,从此不须再避人耳目,可以公然出双入对,在宫中淫乐,当真是快意无比。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寿王李瑁对此事讳莫如深,从来不敢有丝毫不满,但是皇宫中众妃嫔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人人都想独得皇帝的宠幸。待到杨氏做了贵妃,李隆基每日只与杨氏厮混,极少到其他妃嫔的宫中留寝,引得众妃嫔不满。有几个精明的妃嫔从太监和宫女那里听到了一些传闻,如获至宝,在背后对着杨氏指指点点。没过多久,宫里便流传着杨氏是寿王妃的传说。
“高力士执掌后宫,在各处都安插了眼线和耳目,替他打探宫中的消息,以防有人对李隆基不利。听到这个传言之后,高力士大惊失色,急忙派人在宫中追查是何人传说此事,不久便抓到了两名妃嫔和十七名太监宫女。高力士将后宫妃嫔和太监、宫女召集起来,将这十九人活活剐死,扬言如果再有人胡说八道,不只要身受剐刑,还要诛杀九族。众妃嫔、太监和宫女亲眼看到十九人被刽子手用锋利的刀子碎割了,当场吓死了五六人,剩下的众人也是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跪倒磕头,乞求高力士饶了自己的性命。高力士见自己杀鸡给猴看的计谋成功,心中得意,又出言恫吓了众人一番,这才得意洋洋地走了。从此之后。宫中再也无人敢提及此事,杨氏终于在宫中站住了脚,成了李隆基最宠爱的贵妃。宫中的妃嫔、太监和宫女因为杨氏曾经在太真宫做过道士,法号太真,因此暗地里称她为杨太真,待到她受封贵妃,众人哪里还敢得罪她?是以杨太真三字再也不提,人人都称她为杨贵妃而不名之……”
李宗杨话音未落,慕容丹砚双手一拍,大声说道“我知道了!原来你说的就是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故事呀!我听人说过马嵬坡的故事,不过那段故事里的皇帝叫作唐明皇,没听说他叫李隆基啊!”
李宗扬听慕容丹砚如此说话,心中又好气又好笑,正想出言讥讽她几句,厉秋风抢着说道“姑……穆兄弟有所不知。唐明皇便是李隆基。他驾崩之后,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是以好事者写野史之时,将他称为唐明皇。史书不会孟浪,绝对不会出现唐明皇三字。这个称呼多见于野史,当不得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