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左传》等书都有关于此地盐池的记载,可见历史之悠久。</p>
许多人以为吃盐就是吃海盐,实际上这是个误解,实际上西北等地吃的大多是湖盐,西南等地多是井盐,沿海两淮一带到了后来通过更新技术,海盐产量不断提升,海盐才逐渐称霸了市场。</p>
而河东盐,就是此时的西北盐业霸主,前些年供给山、陕等地的食盐,高达一亿四千万斤。</p>
盐业兴盛,自然就会诞生大盐商。</p>
河东同样如此。</p>
给人留下深刻土豪印象的是前两朝的两淮盐商,尤其是扬城盐商,数次接驾,风光无限。</p>
但河东盐商与之相比毫不逊色,这其中的佼佼者,又属河东王家。</p>
河东盐商分为坐商和运商。</p>
坐商就是生产食盐,运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盐引运销食盐。</p>
在专商引岸制度之下,朝廷会通过招标确定一家或者几家“专商”,进行特许经营,然后五年一轮换。</p>
而在前朝,当地士绅联合游说,这个五年一换的规矩被取消了,由此就产生了王家这样垄断当地生产运销的超级巨无霸。</p>
但也要说明的是,虽说是巨无霸,但王家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样只手遮天,而是更像一个联合垄断企业,这里面层层分级,密密结网,有商人,有官员,有当地名流,也有见不得光的势力,层层分润,彼此分肥。</p>
饶是如此,王家每年能从盐业赚取的利润,少说也有大几十万两,合百万大洋,如果把整个河东盐业产生的利润都算上,少说也得数千万两,这数千万两除了缴纳高额的盐税,剩下的就进了利益共同体的腰包。</p>
而这高额的盐税,又撑起了当地的武力集团,反过来为盐业垄断撑腰。</p>
发展到如今,已然是官盐私盐不分,盐引制度混乱,上缴到帝京的盐税,竟然只有区区几百万大洋。</p>
王府。</p>
方圆二里多,宛如城中之城。</p>
王长运大约四十多岁,他精明能干,待人和善,长袖善舞,牢牢连结其这个食盐垄断集团的各方力量。</p>
此刻他正坐在太师椅上,屋内陈设古香古色,捏着一张纸,一言不发。</p>
屋里面坐着的是各家头头脑脑,等着王长运发话。</p>
突然他放下手里的纸,温和的笑了笑,“我看诸位不必惊慌,整顿整顿,无非是想借机分肥,从前朝那会儿,咱们招呼的钦差还少了?听招呼的,就吃金砖鸭子,不听招呼的,就吃枪子儿炮子儿,有龙池在前面顶着,咱们怕什么?”</p>
众人闻言宽心不少,可还是有人提醒道:“我听闻那刘善之并非善类,在北边杀的人头滚滚、各方震动,要是……”</p>
有年轻一点的就反驳道:“此话不然,北边是北边,咱们是咱们,那些人势单力薄,可咱们朝里朝外都有人,大不了找人弹劾,罢了他的位子,龙池督军要是不出力,他养兵的钱从哪来?”</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