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史笔……</p>
房玄龄已经知道,当陈正泰抛出这个的时候,陛下肯定又要和陈正泰一条心了。</p>
李世民果然颔首点头:“此言,也有道理,充实河西……确实可为我大唐藩屏。只是……你行事还是要仔细一些,朕看那新闻报中,倒是有不少浮夸之词,若是那些青壮真去了河西,见这景象与新闻报中不同,就难免滋生怨言了。”</p>
“请陛下放心吧,儿臣已经修书给西宁那边,让他们对青壮们好生安顿。河西之地,地大物博,无所不有,此天赐之地也。这样的沃土……人烟却是稀少,想要安顿这些青壮,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p>
李世民点了点头,便朝房玄龄道:“房卿家,朕觉得正泰说的不是没有道理。”</p>
“这……”这下轮到房玄龄苦笑了:“确实有些道理,只是……凡事都需张弛有度,因此,不可不慎,也不可不察,呃……好了,老夫没什么可说的了。”</p>
这是一番空话,因为说了跟没说一个样。</p>
李世民哂然一笑,道:“河西之地,确实至关紧要,倘若吐蕃或者诸胡想要夺取,朝廷也绝不会袖手旁观,正泰放心便是。”</p>
现在李世民有钱有粮,早就手痒了,只是一时拿捏不定主意,先从谁身上试刀而已。</p>
“不过……”李世民在这里,却是顿了一顿,他看了房玄龄一眼:“房卿,那份奏疏还在吗?”</p>
房玄龄恭恭敬敬的道:“陛下……奏疏已经封存了。这不过是小儿胡言乱语而已,陛下万万不得当真。”</p>
李世民脸色却显得极凝重:“小小年纪,就敢如此狂言妄语,这还是小儿吗?若是朝廷不予追究,只是将奏疏封存,朕心中意难平哪。”</p>
房玄龄则显得很忧心,他似乎不希望将李世民提到的事闹大,只是苦笑道:“陛下……”</p>
“陛下,不知何事?”陈正泰忍不住道。</p>
陈正泰很少参加这等君臣之间的议事,所以听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一时有些迷糊,忍不住在旁插嘴。</p>
李世民和房玄龄都看了陈正泰一眼。</p>
随即房玄龄笑着道:“只是些许小事而已,就是太原城里,有一小儿狂妄,状告晋王殿下谋反……”</p>
“这是小事?”李世民对于房玄龄大事化小显得很不满,逐而道:“他这是状告朕的儿子啊!”</p>
一下子的,陈正泰大抵就明白了这事的原因。</p>
这晋王,乃是李世民的第五个儿子,名字叫李祐,此子在武德八年的时候被封为益阳郡王,等到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做了天子后,便敕封这个儿子为楚王,到了贞观二年,等这李祐年纪渐渐长大,随即敕封他为幽州都督、燕王。贞观十年之后,李世民似乎对这个儿子颇为喜爱,本想封他为齐王,做齐州都督。</p>
这齐州就是后来的山东,最是富庶,就足见李世民对他的喜爱了。</p>
可谁晓得,却被人阻止了,李世民在打压世族,世族们似乎一直都在和李世民对着干。</p>
所以在李世民要敕封李祐为齐王的当口,这市面上便传出了许多的流言,居然提及了李元吉。</p>
李元吉乃是李世民的亲弟弟,李渊在的时候,敕封他为齐王,此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但诛杀了太子李建成,连带着这个兄弟,也一并诛杀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