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也匆匆上去,买了一份,而后送到了李世民面前。</p>
…………</p>
感谢柒彩缝纫线同学成为本书新盟主,拜谢。</p>
李世民已稳稳的坐在了茶肆的二楼,靠着轩窗的位置,自这里,此时长安城已渐渐复苏了,早起的百姓开始起了一日的生计,街道上的人流日渐增多。</p>
也有不少人,开始出现在茶肆里。</p>
三三两两,有人只是来吃个早茶,有人则是呼朋唤友,谈天说地。</p>
李世民则呆呆的坐着,护卫们另坐了两桌,只有张千在旁陪着。</p>
这里很有市井气,其实李世民是颇喜欢的,在宫里待久了,沾了一些烟火,总让他心里颇为惬意。</p>
却在这时,外头有货郎大叫道:“新闻报,新闻报,新鲜出炉的新闻报,赶紧……赶紧,大消息……有大消息……朔方城建成完工,木轨已修至八成,又需新募一批匠人,开采朔方铁矿与煤矿,待遇优厚……淮南水患……淮南出了水患……”</p>
李世民留了心,朝张千使了个眼色。</p>
其实这货郎下头一叫卖,就有许多人涌上去。</p>
买报的人有着不同的心思,做买卖的人,希望寻觅商机。读书的人,是因为里头有一个版面专门会刊载文章。而文章其实是很值钱的,一篇好的文章,能导致洛阳纸贵,只是那时候,人们只能靠亲笔抄录文章罢了,现在人家直接印刷了出来。</p>
寻常百姓,也会凑热闹似的想买一张,家里拮据,可现在孩子们若是能认字,将来入了作坊或是其他的营生,往往工钱比那大字不识的人多一些,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报纸上头这么多字,而且据闻,里头的字没有之乎者也,和太多弯弯绕绕,和口语差不多,学习起来方便。</p>
至于达官贵人,自然不必说了,反正有钱,就算不看,府上的人也会采买回去。</p>
那货郎被七八人围着,便是茶肆里的人,也纷纷推开窗来,望着街下,口里道:“货郎,你上来……”</p>
那货郎听了,吆喝一声,和街面上的买报人交易完了,便兴冲冲的上楼,抱着一沓的新闻报,一桌桌的兜售。</p>
这里的伙计是不会去管的,以为知道客人们需要货郎跑腿,若是将人赶走,客官们难免要骂。</p>
张千也匆匆上去,买了一份,而后送到了李世民面前。</p>
…………</p>
感谢柒彩缝纫线同学成为本书新盟主,拜谢。</p>
新闻报的发售,其实也只是大家在摸索而已。</p>
好在陈家财大气粗,和陈家有业务往来的商贾也多,这些商贾们大多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请他们代理贩卖,便可将这销售的触手下沉到最基层的书铺、杂货铺里去。</p>
不只如此,陈家还专门雇了一批货郎,沿街售卖。</p>
其实这种新东西,若是换做是在其他人来操办,基本上没有希望的。</p>
毕竟,新闻报的背后,是各州数不清的人马,这些人都需吃喝,需要给养,只有大世族和巨贾才拿的出这么多的人力物力。</p>
可即便有了这个,你还得有一个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在这个时代,也只有陈家才能提供低成本的纸张,并且雇佣大量的匠人进行活字印刷了。</p>
报纸必须得用活字印刷,因为这东西讲究的是时效性,若是用雕版,等你雕出来,黄花菜都已凉了。</p>
好在这些年,活字印刷在陈家的带领之下,从粗糙到慢慢改进的精良,虽然还不足以让报纸字迹清晰,可勉强能看还是可以做到的。</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