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妹上回跟我说正在看,她好似相中了昌南侯家的孩子。但是具体的三弟妹也没说太清楚,如今昌南侯还在老家,回京的话还得过段日子。”</p>
太夫人想了想说道:“昌南侯好像是回乡守孝了。”</p>
“是,本来不用回乡的,但是昌南侯至孝,带着一家老小回了老家要守足三年才肯回来。”大夫人说道。</p>
“昌南侯的长子年纪不小了吧,照理说以他的年龄,守孝之前应该订过婚事才是。”太夫人问道。</p>
“我打听过,原本是有一门亲事,只是女方那边不肯在热孝期内仓促成亲,也不想等三年,于是就主动提出了退亲。”大夫人道。</p>
“定的哪家的姑娘?”</p>
“五军都督府都指挥同知陈思道的女儿陈芸。”</p>
“老三家的怎么相中这门亲事?”太夫人不是很满意。</p>
“具体还没定下来,听三弟妹的意思,好像是项家那边牵的线。”</p>
太夫人脸色就更不好看了,看着大夫人说道:“你先打听一下,陈家退亲真的是因为孝期的缘故,还是另有隐情,若是两家真的交好,陈家便是顾忌自己女儿的年龄,也不会不答应热孝期成亲,就怕有别的缘故。”</p>
等三年就是老姑娘了,这种事情换做哪家都不会真的等三年,多半会让热孝期就成亲。</p>
大夫人不太想接这差事,三夫人唧唧歪歪的不好打交道,但是太夫人都说了,她就说道:“那行,儿媳妇再去打听一下。”</p>
“希仙的婚事呢?我上回听说翁氏想要把女儿嫁回翁家,可有此事?”太夫人的脸色这次更难看了。</p>
大夫人叫苦不迭,三房的事儿她是真的不想掺和,运口气,这才说道:“这只是翁姨娘的意思,三弟妹不肯答应,我估摸着这事儿成不了,三弟都还没跟您说,可见这事儿怕是翁姨娘一厢情愿。”</p>
“哼!老三对翁氏一向喜欢,翁氏要是哀求一番也未必不成。”太夫人冷笑道,“这些年翁家越来越走下坡路,翁家成器的子孙都数不出来,如今只是靠着祖上的荫蔽吃老本,希仙嫁回去又能有什么好日子。翁氏也不是真疼女儿,不过是为她自己着想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