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宋每年文举四百,武举两人,而今景朝没那么严重,文举几十,武举…一人。</p>
嗯,从比例上看确实比“大送”重视多了。</p>
所以景国自上而下,其实都若隐若现透露出文悦武嬉的气氛,特别贵族权门。</p>
像他小姑永明郡主对狄至的厌恶,李坏能感觉出来,一些是因为狄至在自己命令下确实不小心轻薄她,另外一些就是那种刻在骨子里对粗野武夫的厌恶。</p>
若狄至是个文人,彬彬有礼的跟永明郡主道歉,文绉绉说上几句“无心唐突,万望姑娘见谅”之类的话,早就被原谅了。</p>
敏锐的狄至也察觉出来了,只是他没说。哪怕他在皇帝遇刺的时候带兵救驾,哪怕他在南方悍勇杀敌,救国民于水火,这种偏见也不会减少。</p>
这种偏见是非常要命的。</p>
当初“大送”之所以那么能送,又那么坚挺,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大宋其实也是将星辈出的,可偏偏大宋与唐、汉最不同。</p>
最大的一点区别就是,如果去看唐、汉两朝,能征善战,封侯拜将的武将有很多,许多都能善始善终,位极人臣。</p>
但如果翻开“大送”的历史,会发现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事实,宋朝只要是能打的名将,大部分都是折在自家人手中的!</p>
这其中有皇帝的不放心。</p>
也有制度上文臣天生凌驾武将之上,导致文臣在朝,武将在外。武将不听话?弄死;武将功劳太大怕抢自己的权?弄死;武将太厉害怕控制不住?弄死!</p>
而最后一点,就是士人掌控话语权,从而导致深入骨髓的对武人之偏见。</p>
正如永明郡主看狄至的眼神,其中满是傲慢与偏见。</p>
…</p>
面对狄至一脸热切恳求把他留在府门外等候,李坏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心里五味陈杂。</p>
当初皇帝遇刺,也是自己第一次遇到狄至,他还只是个靠着本事爬上都头的寒门子弟,靠着自己的冷静沉着,有序组织手下与凶恶刺客交手,在精锐的武德司没有到达前就肃清大部分刺客,保皇帝周全,还有京中百姓安宁。</p>
第二次苏、泸恶战,泸州军大部依旧是狄至率领,冲锋陷阵,浴血沙场,为大战奠定胜势,拯救两府百姓于水火,大江航道再次安宁。</p>
可到头来狄至还是觉得自己站在门外合适,而且随行护院都觉得如此…</p>
李坏心里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危机感,不能让景国也步了“大送”的后尘。</p>
将可死,可也要死在沙场之上,马革裹尸,而不是死在自家人陷害,死在自己人的偏见中。</p>
“你跟本王进去,这是命令。”李坏强硬道:“如果康王府容不下一个救了他们的武人,那我和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p>
李坏斩钉截铁道,这话没错,因为康王封地在南方,平定南方之乱,也让康王府供奉得以恢复。</p>
李坏带与狄至进入王府时,早有人在等侯,直接将他们带到后院。</p>
后院里,一园桃花正好,三五粉蝶纷飞,一派春意盎然景色,花间桃林下,矮桌草蒲垫,温酒小炭炉,精致点心小菜,都已经摆放好。</p>
康王穿着红色龙服已经盘腿坐在桌边,一身漂亮锦绣衣裙,人比桃花美的永明郡主跪坐旁边温酒。</p>
“见过四爷爷,见过小姑。”李坏拱手打招呼。</p>
永明郡主点点头,可一见他身边的康王笑道:“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拘谨,坐下吧。”</p>
李坏跪坐在草蒲上,狄至站在他身边,他这时才发现地上只有三个草蒲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