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闻言再次面露疑惑。
「这又是为何?」
「自古以来种田纳税,那是天经地义的,没听说朝廷免了种田的税呀!」
老汉听到这话脸上顿时露出狡黠的笑容。
「咱跟你说,你可别跟别人乱嚼舌头。」
「咱家钻了个空子,咱家十口人都在一个户头下没分家,按照皇太孙的新政,人均两亩地以下不用交税,俺们家正好卡线,当然不用交粮哩!」
「这点地老汉俺一人就能拾掇明白,仁儿子领着媳妇去金陵打工,又能多挣一份钱!」
韩清听到这儿顿时知道老头为啥神秘兮兮的了,因为按照大明律,他家这种情况是要分家单独立户的。
这老头肯定是买通了里正,或者是卡了个修黄册的bug,这才将三个儿子都登在自己户头下。
老汉得意洋洋的说完,脸上随即露出失望之色。
「不过这事也就占几年便宜,等过两年再重修黄册的时候,咱家那几个儿子就得单独立户哩,这地到时候还得重新分分,看咋弄能不用交粮……」
韩清又跟老头聊了一会儿,在得知村里大多数青年人都去城里打工,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之时,也就悻悻的离去了。
然而,他刚走到村头,又被一个高门大院人家的婆娘给叫住了。
「喂那货郎,有上好的丝线没?」
韩清本来都不想搭理这婆娘了,无奈在村口看到两个穿着官差衣服的人,只能硬着头皮转身往回走,去跟那个足足有一指厚肥膘的婆娘周旋。
「这位大姐想要啥样色的丝线?」
中年女人闻言眉毛一挑,满脸不屑的道。
「你都有啥色的?」
「咱这儿啥色都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就连京城富贵人家用的金丝银线咱都有!」
中年女人听到这话,颇为意外的看了看韩清,心道这货郎好大的口气,竟然还有金丝银线?
「真的假的?」
「咱跟你说,咱可是见过世面的,别拿铜丝糊弄咱!」
韩清也不跟他废话,在货担里翻了翻,翻出一扎金线递过去。中年女人看了看,见果然金光闪闪,像是足金抽出来的金丝,脸上这才多了几分郑重。
「看上去还不赖,那就一样给咱来上一桃吧……」
「好嘞!」
韩清再次弯下身子在货担里一阵翻检,不过在翻检之时,他眼角的余光一直注视着村口那两个穿着官差衣服的人。
当他见到两个官差径直朝着他走来,他的一颗心顿时提了起来,一只手也伸向了货担的最里边,紧紧的握住刀柄,准备随时抽冷子给这两人来一刀。
然而,就在韩清以为必有一场恶战之时,却只见那两个官差越过自己,朝着中年女人走了过去。
「王赛花,你家地到底卖不卖,赶紧给个痛快话。」
中年女人一听这话,当场扯散头发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丧起来。
「乡亲们出来评评理呀,官府强买强卖呀,呜呜呜……」
两个官差见状赶忙后退几步,离着王赛花两丈远道。
「王赛花,收起你那撒泼打滚的勾当!」
「俺们只是奉了县令老爷的命,来给你传个话。」
「你要是现在卖地,县里按照市价收,咋地都好过你找不到佃户,每年还得白白交着皇粮强吧?」
王赛花闻言朝着两个官差「呸」了一口。
「啥叫按照市价收?」
「一亩地八两银子的市价,还要分十年结清,一点利息都没有,你当咱是傻子不成?」
「俺家三代人,省吃俭用攒下这几百亩地,不能到了俺这儿给败了!」
两个官差见王赛花如此执迷不悟,只能撂下几句狠话离开。
事实上,县令给出的命令就是买卖自由,凭自愿。
如果不是县令逼得紧,他们俩连乡下都不想来,随便打发个二溜子就能过来传话。
「行行行!」
「既然你不愿意卖就自己留着,反正县尊大人说了,赋税一文钱都不能少,交不上税县里就收你家地,到时候一文钱都不给你!」
王赛花听到这话再次哭天抢地的哭嚎,最终用自己的超声波哭声将两个官差给哭走。在官差走后,韩清好奇的上前询问。
「这位大姐,您跟刚刚那俩官差说的是啥,俺咋听不懂哩?」
王赛花闻言恨恨的道。
「还能是啥,不就是朝廷里的女干臣搞出来新政么,按照地多地少征税……」
「亏得俺儿还是个举人哩,早年间只要交点粮,徭役啥的免。」
「现在乱改一通,俺家一年平白无故要多交好几百斗粮,这日子可怎么过哟,呜呜呜……」
韩清早就知道这事了,他好奇的是另一件事。
「大姐,俺问的是卖地的事,俺刚刚听官差的意思,官府要买你家地?」
王赛花抹了抹眼泪,满脸不屑的道。
「是有这么个事!」
「说是皇太孙新鼓捣出来的招数,要以市价收俺们的地,但现在不给钱,每年给一点,分十年能给完……」
韩清闻言低头算了算,觉得这生意也不算亏。
换言之,朝廷没明抢已经算仁慈了,现在给钱买地她竟然还不卖?
「大姐,官府这事还算公平吧?」
王赛花闻言顿时破口大骂。
「公平个屁!」
「放在以前,俺一亩地一年收成就能卖一两银子,十年下来那可是十两哩!」
「官府平白无故给俺抹去二两银子,这也叫公平?」
「再者说,你啥时候见过官府买东西给钱?」
「就算今年这县官给了,你能保证以后的县官还给?」
「到时候官府不给钱,你敢去衙门告状呀!」
王赛花说完这话就恨恨的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头也不回的回了自家院子。
「大姐,你的线……」
「不要了!」
韩清闻言只能苦笑着将线重新放回货担里,然后挑着货担赶往下一个村子。不过在走了几个村子后,韩清觉得自己没必要再走了。
因为应天府附近的村子都差不多,年轻人要么被官府忽悠到外地开荒,要么被招工的给招走,去城里作坊里做工去了。
韩清从最后一个村子里走出来,望着村口绿油油的稻田,对着那些死命攥着田地不松手的地主产生无尽同情。
按照皇太孙这么个搞法,用不了几年村里连佃户都找不到了,这些地主家的地租给谁种?难不成,地主领着婆娘和小妾种地?
韩清越想越觉得有趣,同时也对朱允通的政策有了新的认识。
他总算明白皇太孙为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改革税制了,敢情皇太孙和朱屠户一正一邪,—黑一白啊。
一个死命收税,一个死命挖人。
当地主找不到佃户,地主家的地自然就不值钱了,朝廷也就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收走!
甚至都不用花钱,只要地主家交不起赋税,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没收!
韩清想明白这些,对于自己未来的造反事业充满了担忧。
再给皇太孙几年时间,这大明的江山就是钢浇铁铸一般的稳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