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树立威信(1 / 2)

然而,作为重点单位的轧钢厂,尽管粮食配给有限,但还是会尽力保障一线工人的定量供应。</p>

然而,贾家的日子过得艰难,由于他们是农村户口,配给量远远不足。</p>

特别是在对鸽子市的严格管控下,购买粮食变得更加困难,而贾家目前有五口人需要养活。</p>

贾东旭的高薪也无法弥补家庭粮食短缺的问题,如果没有易中海的援助,他们家可能真的会陷入饥饿。</p>

对此,贾东旭深感忧虑,他无法忍受让母亲、妻子和孩子们挨饿。</p>

因此,他不得不尽量减少自己的食物摄入,午餐在厂里的食堂解决,早餐和晚餐则尽量省略。</p>

在这个时期,一般家庭一天只吃两餐,甚至一餐。</p>

易中海觉得这种方法不可持续,于是他又将目光转向何雨柱,但吸取上次的教训,他决定先私下里提出请求。</p>

然而,他自己去不合适,于是他先去找了刘海中。</p>

“老刘,贾家现在日子艰难,全家人依赖贾东旭的定量生活。</p>

“我已经支援了一些,但还是不够。</p>

“易中海解释道。</p>

刘海中惊讶:“老易,你不会还想找何雨柱帮忙吧?才过了几个月而已。</p>

易中海点头:“这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吧?”</p>

“至于这么夸张吗?”刘海中皱眉,“你们俩的定量都没少,你一个月支援十斤玉米面还不够?”</p>

刘海中对此有些不情愿,毕竟上次他出尽了风头,丢了脸面。</p>

“贾东旭现在瘦了不少,上有老下有小,他怎能忍心让家人挨饿?”易中海强调,“我们大院要是出现饿死人的事,那可是大事。</p>

刘海中想了想:“这事倒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得说服阎埠贵。</p>

“单靠我们俩肯定不够,这次得三位大爷一起行动!”易中海站起来,径直走向前院。</p>

要说服阎埠贵并非易事,毕竟阎家可能并不缺粮食。</p>

尽管人口众多,但他们都是城里户口,每个人都有固定的配给。</p>

即使配给再少,一家人的总量也不容忽视。</p>

而且阎埠贵每月都会用精细粮食换取粗粮。</p>

即便在灾荒年间,每个家庭的情况各异,总有人相对富裕,更倾向于食用精细粮食。</p>

来到阎埠贵家,易中海敲门后开门说:“老阎,贾家现在真的难以维系生活了。</p>

阎埠贵一听就明白,易中海又有麻烦了,便回应:“老易,现在大家都过得不容易。</p>

“我知道,但贾家除了贾东旭,其他人都是农村户口,你也清楚的。</p>

“易中海接着说,“这又能怪谁呢?贾张氏当初为了下乡的土地不愿转为城市户口,秦淮茹嫁进来后,她依然没同意。</p>

“后来户口不能再随意更改,他们家就慌了,现在配给不足,也不能怪别人。</p>

“阎埠贵补充道。</p>

易中海内心无奈,但贾张氏不就是为了那几亩地吗?她进城后,那片土地就交给她的娘家耕种,后来成立生产队、公社,按工分分配粮食。</p>

“不说这些了,现在说也没用。</p>

他们家粮食不够,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有人饿死?”易中海严肃地说。</p>

“我每个月也只能拿出十斤玉米面,这样下去怎么行?”</p>

“如果真的饿死了人,我们怎么向街道交待呢?” ”到时候,我们三个老大都会受到责罚的。</p>

“ 阎埠贵眉头紧锁,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启齿,而易中海的目标显然还是何雨柱。</p>

“那你打算怎么做?” 阎埠贵问道。</p>

易中海回答道:“我打算召开全体大会,大家集思广益,有多的就多捐,少的就少捐。</p>

“ ”等到灾荒过去就好,关键是确保没有人挨饿。</p>

易中海这次不再直接针对何雨柱,因为他知道这不切实际,鉴于之前的教训,他现在首要关注的是贾东旭家。</p>

他必须确保贾家能有饭吃,而且这是他对贾家的恩惠,持续不断地给予帮助才是他的目标。</p>

然而,他并不想独自承担全部,易中海不愿意倾其所有,他总是有所保留。</p>

但在技术上,他全心投入,每天都与他们共同进退,以此增进感情。</p>

听到这并非针对何雨柱,阎埠贵心中顿时轻松不少。</p>

厂里的轧钢厂员工众多,仅在厂里就有七户人家,其他人也大多隶属于厂里的附属单位,尽管情况不算很好,但还能勉强维持。</p>

“好吧,我同意了。</p>

“ 阎埠贵点头同意。</p>

易中海笑道:“好,那就定在明天晚上吧。</p>

“ 说完,他起身告别。</p>

但阎埠贵并未完全放心,他还得通知何雨柱一家,因为他们的细粮都已经换给了何家。</p>

由于人口众多,他们家的细粮比别家多,而何雨柱愿意全部换给他们,否则阎埠贵很难找到其他途径。</p>

此外,何雨柱还额外给了他们一些。</p>

尽管他们家吃得不好,但不至于饿肚子。</p>

阎埠贵在前院照料花草,等待何雨柱一家回来。</p>

今天是周日,何家三人去了文家。</p>

这是常有的事,因为何雨柱带家人去文家能享受一顿美餐,不用担心其他人。</p>

另外,大女儿一家和二女儿一家也会来。</p>

文父已退休,两家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p>

但也不敢让他们吃得过好,毕竟孩子们嘴巴没遮拦,若在学校乱说,麻烦就大了。</p>

今天去文家还有个好消息:文丽怀孕了。</p>

自从进入1960年,何雨柱和文丽就商量好了,可以考虑要孩子。</p>

结婚三年多,现在怀孕,孩子出生正合适。</p>

这时出生的孩子,将来风暴来临时受影响不会太大,关键在于如何教育,何雨柱希望他们能接受高等教育。</p>

因此,两人一直小心翼翼。</p>

今天在文家宣布这个喜讯后,大家都非常开心。</p>

何雨柱一家回来后,阎埠贵迎上前:“柱子,易中海要号召全院为贾家捐款粮。</p>

“嗯?” 何雨柱一愣,“又来了?”</p>

“这次是针对全院,并非单对你,所以我才同意。</p>

但具体情况还需观察!” 阎埠贵也没有十足把握,毕竟易中海到时候会怎么说还不清楚。</p>

何雨柱点头道:“行,知道了。</p>

“你可要小心!” 阎埠贵提醒道。</p>

“放心吧。</p>

“ 何雨柱并不担心,毕竟他有了新理由——妻子怀孕了,怎么可能会拿粮食给别人呢?而且他们家不仅即将添丁进口,何雨水也要高考,营养跟不上的问题也不能忽视。</p>

何雨水学习成绩优异,以前由哥哥何雨柱照管,文丽出嫁后,便接手了这个任务。</p>

何雨柱的父亲是师范学校的老师,因此何雨水考大学不成问题,尽管可能不是顶尖学校,但她选择了纺织技术专业,这也是她的自主选择。</p>

何雨柱不禁回想起剧情,何雨水显然不是普通的工人,当娄晓娥回家时,她还经常出差,这与工人的生活状态不符。</p>

考虑到高中同学于海棠的情节,于海棠是1965年前后进入轧钢厂的,据此推测,她应是学习广播专业的。</p>

最终,她被分配到轧钢厂,才有了与杨为民接触的机会,一切都吻合了。</p>

何雨柱对此感到欣慰,家中能出个大学生是件好事,而且他们家背景特殊,作为三代雇农家庭,属于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这样的出身让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优势。</p>

回到家,何雨柱提醒家人,如果他明天回来晚,就不参加全院大会。</p>

第二天早晨,何雨柱依然早早起来做饭,那次事件后,有人注意到他家的日常,证实确实是他在做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