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瑶儿眯了一会儿就慢慢醒了过来,看着自己靠在了楚沐洋肩膀上的,一脸懵逼状态中。把头从他肩膀上拿开了,呆萌看着楚沐洋,声音软绵绵又甜美,“沐洋哥哥,谢谢你啦,我靠在你肩膀上重不重啊。你有没有发麻啊,要不要我帮你按一下的。”楚沐洋听着甜美又娇嫩的声音,还有她刚睡醒一副呆萌可爱的表情,真是心跳加速啊,连忙说着不用了,自己去上个厕所吧。等着楚沐洋上完厕所回来了,大家又出发前往天坛公园了。</p>
顾瑶儿几人来到京市天坛公园, 慢慢走到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p>
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从天坛东门进去了,首先参观祈年殿,这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祈年殿内有28根大柱支撑。内层4根金柱象征四季;中层12根月柱象征十二个月;外层12时柱象征十二时辰。总数合28星宿。</p>
接着参观皇穹宇,初名泰神殿,是天坛圜丘坛天库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殿外台阶上的丹陛石刻有双龙戏珠,殿内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藻井。其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高超建筑技艺。</p>
然后可以前往圜丘坛,这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圜丘坛每层坛面四周各有台阶九级。上层汉白玉栏杆36根、中层72根、下层108根。地砖以扇形排列,上层正中天心石外,环砌9块石板,向外每环依次增加,上层为9块至81块,中层为90块至162块,下层为171至243块。均为9或9的倍数,体现“九重天”的观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