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练摊儿(2 / 2)

杨明没再继续这个话题,问他鬼市是怎么回事儿?</p>

“鬼市早就有,我没下乡时经常去城外淘换粮食蔬菜,那时候我正长身体,吃不饱,每个月就那几斤粮食,想多买没有,没办法只能想法子去鬼市淘换点回来救命。”男子看着远处某个地方,叹息着说道。</p>

”鬼市在哪儿”杨明问。</p>

“现在别的地儿好像都没了,听说淀海中官庄有个,玉渊潭有,潘家窑有个,我就是去那地儿的。不过也只是旧货多,像粮食,蔬菜,鸡鸭鱼肉之类的少,要去得半夜起来,早上六点就结束了。”</p>

得到男子说的信息,杨明起了去鬼市看看的心思。现今潘家园市场还没影儿,潘家园现在叫潘家窑,属于郊区荒僻之地。</p>

一下午,杨明卖了十多份挂历,男子地摊上货物一件没卖。冬天天黑的早,男子见天色渐暗,叹息一声开始收摊儿。</p>

“大哥,你这些东西五十块钱匀我吧!我刚搬了新家,屋里缺少摆件,贵的我也买不起,我看你这些东西不错,我很喜欢。”杨明笑嘻嘻冲男子说道。</p>

男子一听,喜出望外道:“真的假的?五十块?”</p>

杨明没废话,直接从兜里掏出钱,数了五张十块的递给他。</p>

“嘿,你真是我的贵人,说实话,快过年了,我这兜里十块钱都没有,你不知道我都愁成什么样了。”男子接过钱,开心不已。</p>

男子把摊位上货物一股脑包起来放杨明三轮车上,摆摆手开心走了。</p>

杨明看到那个鼎时,就起了别样心思,摊位上那幅画,从卷轴,古旧程度上应该是老物件,但他忍住没打开,打开他也看不明白,索性找话题,寻个由头,悄悄弄回去。</p>

把三轮骑到长甸院子,他拿起包裹回到了家里。杨建军做了两个荤菜一直等儿子回来。</p>

杨明把包裹打开,让老爸看他拿回来的东西。</p>

杨建军拿起那个瓷罐,耳朵听着儿子讲怎么得到的,眯眼微笑着仔细看。</p>

他这段时间听从儿子意见,从琉璃厂各个古玩店收了不少他认为好的东西,花费有近一万元。</p>

要说对古玩鉴赏,他比起杨明来说还是要高明多了,毕竟他从小家里摆放的尽是这玩意。</p>

“这瓷罐,我觉得像是民国时期仿制的。”看了半天,他抬头对儿子说道。</p>

杨明问他依据是什么?他想听听老爸见解,好明白些古玩鉴定知识。</p>

杨建军仔细想了想:“慎德堂制是道光年间瓷器铭文一款,另一款是大清道光年制。我看过记载,道光年间,以三字直款,字体应该是红色的,或者金色,可这个……”</p>

“这个是两字直款,这釉色也不对,道光年间应该是堆粉青花,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画有立体感,这个明显不对。”</p>

“还有,嘉庆道光年间,喜字一般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可这个呢,他搞错了,描了两个喜字,这喜字成双成对,不是两个喜字,而是繁体字的一个喜。”</p>

“最后一点,道光年间瓷器多有凸雕的铁花纹饰,这铁花纹饰多在口耳腰上,这个罐的铁花纹饰位置不对,而这个位置,多是清末,宣统到民国初年,多在这个位置。”</p>

杨明很惊讶,没想到老爸平时不怎么吭声,说起瓷器倒是一套一套的,且见解不俗。</p>

杨建军见儿子听的认真,也有意让他多了解些文物知识,就起身到博物架前,取出一个放大镜来,对着罐子仔细放大观看。</p>

杨明凑到杨建军身边,装模作样也一起观看。</p>

杨建军看了半天,点头:“找到了,你看看这里,这朵梅花的花蕊上是不是有个字。”</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