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工部蒸汽局主事周思敬官袍大袖里两只手死死攥着,向前盯着皇帝。
万历皇帝倒没他那么紧张,只是摇头的动作有些尴尬,摊手道:“周主事,你说你要用紫禁城铲雪的那台火德星君,这朕确实不好办呀,换一个吧,要不再做一个,它没在紫禁城。”
周思敬是大明官场里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尽管他是朝廷命官,但身份上比起其他主事更像北洋或讲武堂的研究员,因为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极为缺少睡眠,甚至前年连续发生三次在朝会上睡着的失误。
当时正值火德星君上船的关键时刻,万历干脆特许他不用参加朝会了。
从那时候起,周思敬便不再参加朝会、不用去工部衙门点卯,成为全职研究员,除了特殊时期,他的任务就是在蒸汽局折腾新的蒸汽机。
后来万历都很少见到他。
周思敬也没辜负万历的信任,如今的蒸汽机与当年最早的型号相比优秀了十倍不止,用于陆用的、船用的、农用的、工用的、矿用的,多种用途多个版本,日新月异。
船舰专用的赤蛟、铁路专用的青龙、工厂专用玄武、农用的黑牛、矿用的白象,一个个专用版本与附带的机器在蒸汽局的主持下改造,成为牵引帝国滚滚向前的动力来源。
每年各个型号的蒸汽机产量稳步向前推进,机器制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潜伏在帝国之下庞大产业,涉及零件加工厂、大小手工作坊七百余家,运河两岸及沿海固定的手工户匠人八万余户,对于向这些采购零件蒸汽局制定了专门的法律。
零件以方寸为单位,方寸以下的小零件以专门工厂与工匠团头包揽,一旦出现问题除了追回资金永远不再向其订购;超过方寸的零件则物勒工名,直接追踪到工厂或作坊,同样永远不再合作。
全天下需要蒸汽机的越来越多,但生产蒸汽机的只有蒸汽局一家,生意好的很,万历十年蒸汽局向工部、户部、皇帝内库各上缴白银十二万有奇,自己留存二十五万两出头,这还是扣除新造机器成本之后的利润。
周思敬任劳任怨,很少向皇帝求赏或是有什么要求,皇帝也不知道能赏赐周思敬什么……作为隶属工部衙门的下属主官,正三品在地位上与工部侍郎平级,自打有了勋章这种荣誉象征,今年才刚过四个月,万历已经给周思敬赐下四枚金、银勋章,是国内受赏最多的官员。
这一次,周思敬十分罕见地自己找到清华园,开门见山地想要把紫禁城里那台用于铲雪的火德星君要走,让万历犯了难。
倒不是他不想给。
“那台火德星君对朕来说已经太小了,朕把它赏给南洋卫百户陈海龙了。”
“陈,陈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