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文玩葫芦(2 / 2)

拣宝 1581 字 2022-09-08

一般的葫芦,就是自然生长的葫芦,也不用多提。而王观刚才提到的范制葫芦,就是指在葫芦生长的过程中,用一个模子固定起来,等它成熟的时候,最终成形的模子葫芦。

至于所谓的官模,那是在古代的时候,大家习惯将宫廷和诸王府制作的葫芦称为官模,把民间匠人自己制作的葫芦称为民模。另外,模子葫芦之中,又细分有花模和素模。总之种类繁多,各有讲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得清楚的,在这里也就不必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购买模子葫芦,一般是来养蛐蛐、蝈蝈、油葫芦之类的鸣虫,很少用来单纯观赏。但是现在恰好相反,买来把玩观赏性的葫芦较多,养虫的倒是少了。

“不算新,也不算老。”

这个时候,唐清华笑道:“已经盘了十几年了,表面变得油亮光滑起来。”

一瞬间,俞飞白马上变脸,不屑一顾道:“诶,就是几十块钱的东西,你好意思拿出来炫耀。”

“什么几十块,起码几千上万呀。”

唐清华辩解起来,拿起葫芦指点道:“你看,这葫芦干透、型好、芯正。托起来的时候,有微微压手的感觉。里子糠,有厚度,跟海绵似的有弹性,就是所谓的瓷皮糠里。最重要的是皮色干净,一点瑕疵也没有,就好像是一汪水一样漂亮。”

“得了,别吹。不是三河刘的东西,你就别拿出来丢人现眼。”俞飞白嫌弃道,又躺回沙发上瘫坐起来。

所谓的三河刘,那是指清代咸丰年间,京东三河地区一个姓刘的能工巧匠所范制的葫芦。传说一只三河刘的精品之作,光绪年间要花上千两银子才能买到手。直到现在,三河刘葫芦肯定是越来越少,就算想买也要看机缘了。

所以,对于俞飞白的话,唐清华非常不爽,忍不住反驳道:“你当三河刘的葫芦是烂大街的大白菜啊,随便就能买到?有本事的话,你就给我买一个。另外好心提醒你一句,三河刘葫芦的名气太大了,仿制品非常多,小心别上当了。”

“什么呀,你要的东西,凭什么让我来买。”俞飞白干脆摇头道:“我才不做这种傻事。”

趁着两人吵起来之前,王观提前插话道:“这葫芦上的蒙芯不错,挺别致的。”

“呵呵,我觉得也不错,那是三动的蝶恋花蒙芯。”唐清华很高兴,特意把蒙芯拿出来,单独给王观观赏。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提什么是蒙芯。或许,有人觉得蒙芯就是塞住葫芦口的盖子,那么就有些谬误了。要知道在葫芦这种东西之中,盖子是一回事,蒙芯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实,所谓的蒙芯,就是葫芦边口框子(上盖)上镶嵌的镂刻蒙子。材料多种多样,有椰壳、玳瑁、象牙、珊瑚、犀角等等。种种材料,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刻之后,形成了远山近水、楼台轩榭、翎毛走兽、人物故事,等等精致巧妙的纹饰。

一般来说,蒙芯都是镂空的,起到了一个扩音器的作用。如果在葫芦里养了鸣虫,等到虫子鸣叫的时候,声音通过镂空的蒙芯散发出来,就显得更加的洪亮、清脆。

还有那个动,是指蒙芯上经过镂空雕刻穿枝过梗,使蒙芯题材中小物件能够活动起来。三动的蝶恋花,就是指蒙芯上的蝴蝶、花朵、枝叶可以活动。

想一想,如果在把玩光滑圆润的葫芦的同时,又能欣赏葫芦口上精致的蒙芯,甚至可以让蒙芯上的美丽纹饰活动起来,那该是一件多么舒心惬意的事情。

反正王观觉得确实很好,把玩蒙芯的时候,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小玩意儿,确实不算什么。”

俞飞白泼冷水道:“要知道蒙芯的精美并不在于动的多少,而在于料的薄厚、穿枝过梗的精细程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材料的雕工,以及打磨的细腻。我记得钱老说过,蒙芯的精美,四分在雕,六分在磨。你这个蒙芯,看起来有些粗糙,不算精品。”

“本来就不是精品。”唐清华白眼道:“你爱看就看,不看就闭嘴,少唠叨。”

“行,我不说了,免得某人恼羞成怒。”俞飞白从善如流,立即端杯子咂舌喝茶。

少了俞飞白在旁边吵嚷,唐清华把玩着葫芦,脸上也多了几分感触的意味:“说起来,我之所以收藏这只葫芦,主要是一种怀念。毕竟小的时候,也没少玩蛐蛐、蝈蝈。几个月前碰巧看见这玩意儿,就顺手买回来了。”

王观轻轻点头,也理解唐清华的心情。收藏就是这样,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种怀旧而已,后来才慢慢的衍生了其他含义。

感怀片刻之后,唐清华把葫芦放下,拿起另外一个锦盒说道:“那只葫芦只是我藏品中最低廉的东西,真正的精品在这里……”

“是什么?”俞飞白目光瞥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