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一出,全天下轰动。</p>
南方五省虽然还挂着兴汉的名头,但兴汉的官员们已经是人人惊慌,感觉天塌了。</p>
没人再去关心什么对抗大明封锁消息之类的事情,只想着自己接下来的出路。</p>
那些老派的忠臣虽然还聚集一起讨论是不是该找个亲王什么的立起来,大家围绕在他的身边再抵抗抵抗,延续一下兴汉。</p>
可是如今他们在别人的眼中看起来就像是在玩过家家。天下形势不看的么?民众、军队谁想打仗?</p>
大明有个年轻强力的皇帝,军队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谁吃撑了跟你们去送死?大家都想着赶紧改朝换代然后过一段安生的日子。</p>
不用打仗就不会有高高的税额,不会有摊派,大家日子能过得松快许多,不用像现在过的这么紧巴巴的,谁会不愿意呢。</p>
改朝换代底层的民众又没损失,地主阶级起码看起来也没损失,换个皇帝他们也还是地主呀。唯一损失的只有官僚集团了,他们得重新爬一遍明朝的制度,很难说还能不能达到现在的高度,自然不甘心。</p>
但明朝的底子是从延寿教发展起来的,延寿教的宣传做的太好了,许多人对延寿教的观感很好。过去和延寿教打过交道,关系还不错的人现在都已经弹冠相庆了。</p>
他们觉得以自己和延寿教中的人建立的关系,这些人随着大明夺得天下必然一飞冲天,自己只要能维持住关系,也能靠上去打好关系,搭上一艘通往富贵的大船。</p>
民间更是形成了兴汉朝已经亡了的共识,京城被人攻下皇帝都被人捉了,那不就是大明要代了兴汉了么。</p>
有些不甘心的人四处“辟谣”,说只是报纸上那么写,可《大明周报》是大明发放售卖的,上面的消息不一定保真,说不定是骗人的呢。</p>
说不定京城还没陷落,兴汉皇帝还在抵抗呢。</p>
可宣传这东西就是谁先占领谁优势,一个消息进入到大家的脑子里开始传播之后,辟谣或者改变初印象就要费时费力难得多。</p>
此时天下改朝换代的意识已经被周宇的宣传攻势种到民间民众的脑海里,一些有理智的人也通过分析觉得这消息九成九是真的,大家都选择了相信。</p>
那些不甘心的人再怎么跳脚说事情还不一定,大家也都把他们当成败犬在狂吠。</p>
在这种飓风刮过一般的宣传攻势和消息流传之下,南方五省抵抗大明的民间基础瞬间崩塌,人人都想着趁着今年还没过完赶紧加入大明。</p>
没看见报纸上说:今年加入大明的,明年只缴一半的粮税,不用缴钱税呢。等到明年就没这种优惠了,那还不抓紧,这都11月了,离明年不剩几天了。</p>
大家反正都要降,降的慢一点不是白白亏了嘛。要是明军来的慢一点,难道要等到明年再降不成?最好是赶紧把城头的旗换了,别等事到临头了再匆匆忙忙惹得新皇帝生气。</p>
南方五省的官员们原本遵照京城的命令,把没上缴的夏粮夏税和秋粮秋税都扣了下来把军队拉起来。</p>
这些天也取得了一些效果,至少他们手里都多了几千兵。</p>
之前没兵还好说,因为打不过所以降了。现在有了兵,不抵抗又怕有忠于兴汉的人嘲讽怒骂他们叛徒软骨头。这些人是受不了“清誉”受损的。</p>
因此除了一些真正想要抵抗的人还在认真想要把兵组织起来,反正打不赢也得打过再说。</p>
另外一些人就玩起了骚操作,把本来就还建起来没几天的部队给弄散了,让他们“一哄而散”,这样他们手上就没有兵了,可以说着“如之奈何”两手一摊,脸上无奈心里高高兴兴地投降了。</p>
无非就是调低待遇,饷银大幅下降,把之前承诺的待遇都当屁放了。</p>
原本就刚进军营没几天的兵,一看大米饭变杂粮稀粥,吃都吃不饱了不说,饷银也说要削减。再一打听京城都被打下来了,明军估计没几天就要攻过来了。</p>
再有人煽动一下,敢闹饷的去闹饷,想跑路的赶紧跑路,反正军营里是待不下去了。</p>
第五期《大明周报》一出,南方五省毫不意外的就乱糟糟。</p>
兴汉的地方政府,观察使们的命令已经落实不到具体的地方了。许多人现在敢甩他们脸子不买账,直接当面怼“兴汉已经亡了”这种话,他们还没办法。</p>
想把对方抓了下狱,自己都叫不动手下,对方更是敢招呼人抵抗,根本已经不怕和你翻脸了。你过去是高官,现在只是过街老鼠,说不定就要被新朝廷清算呢,还敢在这跟我咋咋呼呼的。</p>
“我认识延寿教的人,当初我去冕州的时候和大明皇上一个桌子上喝过茶!”</p>
只要这话一出,不管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吹牛,兴汉的官员都要担心个“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然后就不了了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