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礼部侍郎崔淼(2 / 2)

刑部侍郎暴昭更是痛声道:“殿下,前礼部尚书钱用壬,是程朱理学的大家,却能做出死不悔改,当朝斥君的行为,可见用程朱理学来选拔官员,确实已经不太合适。”</p>

朱标装作思考良久,最后为难的样子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废除程朱理学吧,诸位爱卿觉得国子监提议的新学如何?”</p>

听到朱标同意废除程朱理学,朝堂顿时炸开了锅。</p>

一些儒家老臣更是痛哭流涕的劝阻。</p>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啊,儒家思想传承千年,万万不可摒弃啊,《四书》,《五经》等儒学着作更是规范了我大明百姓的行为准则,对我华夏历史,哲学,教育和艺术都有深远的影响,绝对不可弃之啊!”</p>

“是啊,殿下,虽然有很多官员多有不法,但是那是官员之错,而非儒学之错,而且儒家的名臣数不胜数,难道都可以忽略不计?怎么可以因为数人之错,就否定儒家思想对我大明的贡献?”</p>

“殿下,而且春闱将至,全国的学子都已经为此准备多年,如果在此时机更换科考内容,恐怕学子们会有被愚弄的感觉,如果有的老人家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被告知科举考试更换了内容,那他们会作何感想,恐怕会引起哗变啊。”</p>

“还请殿下三思啊!”</p>

说完,一大群臣子都不约而同的跪在了地上,大有朱标不收回旨意,他们就长跪不起的架势。</p>

一时之间朱标也没了办法。</p>

见到这些儒家老臣如此固执,朱雄英忍不住将目光投向崔淼。</p>

后者心领神会的站了出来,慢条斯理的道:“诸位大人所言差矣。”</p>

崔淼是朝堂上的新面孔,很多大臣都不认识他,不由得有些轻视:“你是何人?我等在商议国家大事,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出来置喙?”</p>

崔淼不慌不忙的道:“本官不才,正是新上任的礼部侍郎崔淼,见到今日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张口仁义道德,闭口引经据典却连基本的为臣之礼都忘了,岂不是贻笑大方?”</p>

崔淼的话顿时引的一众老臣的不满,纷纷怒斥道:“哼,我等文臣风骨,岂是你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能够理解的?简直有辱斯文。”</p>

崔淼也不恼,只是淡淡的道:“科举自隋朝起,到唐中叶时期开始完善,科举的内容出现了数次变迁,唐时科考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也有时策论,帖经,杂文等等,难道唐朝巅峰时期不够强大?”</p>

“宋朝科举考试也有进士,明经等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自从王安石入朝为相后,更是完全取消了帖经,墨义和诗赋的选拔方式,更改为经义,论,策取士,难道经过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没有因此而国力大大增强吗?”</p>

“所以历朝历代的科举改革从来没有停止,那为何我大明一朝要改革的时候,诸位大人就开始横加阻拦,甚至用跪地不起的方式来逼迫殿下退让?”</p>

“你们到底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你们儒家学派的利益?”</p>

“难道逼迫君主,固守己见也是你们引以为傲的儒家思想,程朱理学教你们的?”</p>

崔淼的话掷地有声,有理有据,怼的众大臣哑口无言。</p>

就连朱雄英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不愧是徐子卿推荐的人选,果然是有大才啊。</p>

竟然能怼的这些穷酸大儒们说不出话,实在是太快人心。</p>

这时,鸿胪寺卿陈怀瑾慢慢走了出来。</p>

其实如今的朝堂之上,不管是内阁还是六部大臣,都是朱雄英和朱标精心挑选好的,都不是愚昧之辈。</p>

所以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p>

但是这个陈怀瑾,是儒学大家,鸿胪寺的位置也至关重要,一旦他反对,势必从者如云。</p>

偏偏这位老人家还一心为国,从无任何错漏之处,又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实在是推行新学的一大阻力。</p>

陈怀瑾站定后缓声道:“殿下,老臣明白,殿下要革新科举之心,但是儒家思想并无错啊,儒家思想同样重视学习和教育,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这才让我华夏民族的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无过而废,岂不荒谬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