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京城在这一个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
楚一一皆都不知,直到楚家来信。</p>
她在傲雪和弄月期盼的眼神下徐徐展开,一目十行,很快了解了如今京中的形势。</p>
首先说顾庭烨派兵围住杨府,杨尚书行至温州城半路被收押回京,不论当时杨尚书是何想法,杨府上下数百口人皆在顾庭烨的掌握之中,他纵然想求助瑞王,甚至是有逆反之心,也不得不顾忌杨家后人。</p>
收押杨尚书后,他拒不认罪。</p>
毕竟,他的银子是真真实实的送到衙门了!</p>
他真的不知道这送银的途中有何问题!为什么那灾银的押箱打开竟然都是石头!</p>
杨尚书绞尽脑汁,只想到两个原因,第一,便是常远为了陷害自己,将押箱里的银子调包了。</p>
这个概率极低,但不是没有!</p>
毕竟,常远本来是要押送楚一一前往圣女山的,与温州城是两条路,常远能跑到温州城,说明太子早早就有了谋划,以押送楚一一为借口,让常远离京为其办事!</p>
只是知府和李同知怎么可能会帮着常远来对付自己?</p>
那就只剩下第二个原因了!</p>
杨尚书脸色阴冷,是瑞王设的局!</p>
瑞王的手下也不知道怎么办事的,只将知府灭了口,却留了李同知一条狗命!</p>
然后还被常远给逮到了!</p>
李同知与知府是穿一条裤子的,知府做什么事,李同知都是应知尽知,这不是害人害己吗?</p>
更重要的是他的口供,竟然说灾银在打开之时便是石头!</p>
原本知府在发现灾银不对之时,便要八百里加急上呈太子,结果却正巧碰到常远将军前来府衙。</p>
于是,千里迢迢运的灾银结果是石头这件事,便被公之于众了。</p>
此事,杨尚书连否认的机会都没有!</p>
因为当天府衙发生血案,不止难民、温州城的百姓、还有常家军皆亲眼所见,再加上李同知这个证人、以及押箱里的石头,扣押的通关文书等证据……</p>
瑞王……到底要干什么!</p>
难道他真的要弃自己于不顾?</p>
若瑞王不仁在先,就休怪我不义在后了!</p>
楚一一拿着家书,看到此处之时,嘴角忍不住扬了起来。</p>
这信不会是二哥执笔写下的吧?</p>
怎么像说书的一样,讲得抑扬顿挫,真真是绘声绘色,如杨尚书在她眼前咒骂一般。</p>
“咦?三公子,杨尚书承认了所有罪责,然后在天牢自尽,毒发身亡了?”</p>
傲雪突然眉头一皱,“看这信中所写,杨尚书应该是被太子殿下禁止任何人探望的,怎么会突然毒发身亡呢?”</p>
楚一一摇了摇头,“对于高手而言,天牢并非无坚不摧的存在,瑞王想要灭口,自然会想方设法让人递消息进去,而杨尚书就算头铁,也无法拿杨家上百口命作赌注。”</p>
“三公子的意思是,杨尚书用一条命,换取杨家百口的活口吗?”</p>
楚一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杨尚书所犯的罪恶何止依法灾银?”</p>
她将后面的几页信拿了出来,傲雪和弄月一看,上面是楚一梵的字迹,洋洋洒洒地列举了杨尚书上百条罪状,有许多重罪,皆有杨家人的手笔。</p>
杨家人又有何无辜?</p>
顾庭烨又怎会因为杨尚书死了,就放过杨家人?</p>
杨尚书怕是知道顾庭烨查出杨家过往的烂事,也知道无力回天,这才将希望寄托在瑞王身上,答应了对方服毒自尽。</p>
在杨尚书死后的第二天,兵部侍郎也跳河了。</p>
只是官兵发现他的时候,他的浮尸已经飘到百里外的镇上了。</p>
顾庭烨当即下令,抄了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的家,并从他们抄家的银子中,将灾银重新补齐,送至灾区。</p>
灾情得以控制,百姓得以回乡,事情是解决了。</p>
但是对于满朝文武而言,更重要的事情出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