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慌不忙地将目光缓缓移转至身旁的荀攸和贾诩二人身上,显然是期望先倾听一下这两位智谋之士的看法和建议。</p>
荀攸心领神会,瞬间领悟了曹操眼神中的深意。于是,他转头看向身旁的贾诩,他想让这位足智多谋的贾文和先行发言。</p>
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只见贾诩竟将自己的目光迅速转向了其他地方,似乎对眼前讨论的事情漠不关心,摆出一副与此事毫不相干的模样。</p>
荀攸心中暗骂贾文和这个老狐狸,但表面上却毫无波澜,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缓缓开口道:</p>
“丞相,依在下之见,当下绝非我大军北渡进击袁军的最佳时机。</p>
其一,虽说我军东西两翼皆取得胜利,也歼灭了不少的敌军,但是对面黎阳的袁军主力并未受到损失,他们依旧人多势众,敌我力量对比悬殊;</p>
其二,袁军此时坚守大营,倘若我军贸然选择渡河攻击,不仅会面临半渡遭袭的风险,更有可能因久攻不下而身陷背水一战的绝境,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啊;</p>
其三,严寒的冬季即将降临,北方的天气异常寒冷,大地冰封,河流冻结,这种恶劣的环境实在不利于两军交锋作战呀。”</p>
荀攸言罢,不禁下意识地搓揉起自己那双早已被冻得冰凉刺骨的双手。</p>
要知道,这北方的冬天来得比南方更早一些,如今才刚刚迈入十月,寒意便已如潮水般汹涌袭来,令人难以忍受。</p>
曹操听完荀攸这番话后,眉头微微皱起,也开始沉思起来。</p>
他心里很清楚,荀攸的分析不无道理,每一条都切中要害,容不得他不慎重考虑。</p>
然而,曹操内心深处有一股力量在不断涌动着,让他难以接受将这场战事无休止地拖延下去。</p>
要知道,自去年官渡之战以来,双方军队在这白马、黎阳一线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交锋。</p>
至今已然过去了一年有余,曹军所需的粮草资源甚巨,曹操感到压力山大。</p>
就在这时,曹操的目光忽然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身上,然后开口打破了这片短暂的沉寂:</p>
“文和,你也来说说对此事的见解吧。”</p>
贾诩闻听曹操点到了自己的名字,先是微微一怔,随后才不紧不慢地迈步向前走去。</p>
待到站定之后,他用一种沉稳而淡定的语气徐徐说道:</p>
“在下同意公达所言,现在确实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p>
依我之见,我军不妨暂且按兵不动,静观袁军接下来的一举一动,而后再从长计议如何应对。”</p>
说完这番话后,贾诩眼角余光瞥向荀攸,他明白作为丞相心腹谋臣的荀攸刚刚已经奠定了此次讨论的基本论调。</p>
于是贾诩便明智地选择不再过多提及有关渡河与袁绍大军正面交战之类的事宜。</p>
曹操微微眯起眼睛,仔细聆听并思考着,然后他缓缓点了点头,这才决定道:</p>
“既如此,便按二位所言,暂且按兵不动,等待最佳时机。</p>
立刻传令给东线的张辽和西线的夏侯渊,命他们就地驻守,密切关注敌军动态,伺机而动。”</p>
随着曹操一声令下,大厅中的文武纷纷抱拳躬身,异口同声地回应道:</p>
“喏!”</p>
尽管那些武将们心中略感失落,毕竟他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渴望冲锋陷阵的猛将,但也深知此刻必须以大局为重,所以只能强行压抑住想要立刻与袁军展开激战的念头。</p>
(/83081/83081243/10100493.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