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科目主要是对基本功的检验,而策问则是要考验其真实才学,是一些需要议论的题目。</p>
针对主考官与皇帝提前商议好的等题目进行作答。</p>
当初群臣等人认为有这几个就已足够。</p>
但刘辩却并不这样认为,觉得文学、贴经等科目,不过是死读书,仅靠死记硬背就能应对。</p>
甚至还存在作弊的可能,所以刘辩特意增加了论赋这一科,根据当下的国情形势提一方面自己的见解,极为考验真实才学。</p>
作弊也是不可能的,并且倘若其他几科表现出色,唯独最后一塌糊涂,也能看出参考之人是否有作弊行为。</p>
最后经过综合考量,由皇帝,以及众群臣来决定是否录用。</p>
而后世的秀才,拥有诸多权利,能够得到国家的津贴,甚至还能享受税收减免,这一项政策,存在极大的弊端。</p>
刘辩自然不允许这种情况存在,决定任何称号都不具备特殊的权利,仅仅只是一个荣誉称号,</p>
哪怕是状元,也只是最高的荣誉称号,没有特殊的权利以及实质性的好处。</p>
后世的读书人,为何会孜孜不倦地参加科举?还不是为了权力和免税?</p>
谁不想呢?以至于许多人耗费一生光阴,从青年考到老年,都在考试中度过。</p>
刘辩自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此举虽然可能会打击一部分人参加科举的热情。</p>
但即便如此,天下的读书人,肯定还是会以成为举人、茂才、进士、国士等为荣。</p>
在宏伟壮丽的紫禁城内,庄严的紫宸殿中。</p>
刘辩正端坐在御书房内,他稳稳地坐在座椅之上。</p>
面前的桌案,犹如一座小山般,整齐地堆叠着大量的资料和卷宗,那是各郡县参加科举的人员名单。</p>
以及从其他州、其他诸侯地盘前来应考之人的名录。</p>
而在下方,则整齐地站立着一众文武大臣。</p>
“哇,参加科举的人居然有这么多,足足五千多人啊!”刘辩的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p>
“天下的读书人其实数量颇为庞大,虽然当下书籍基本都掌控在世家手中,但若把世家子弟与寒门子弟都算上。</p>
这五千人其实也不算多得惊人,而且恐怕其中鱼目混珠之人不在少数。”</p>
下方的黄婉轻轻摇了摇头,对着刘辩解释道。</p>
“浑水摸鱼也没关系,毕竟这是第一次举行科举,只要有胆量前来参加,多少都是有些本事的。</p>
而那些能在考场上作弊且不被发觉的人,那也是一种能耐呢,更何况还能通过,也算是个不错的人才。</p>
再说,就算这些人浑水摸鱼通过了又能怎样?朕麾下的锦衣卫,可不是做闲事的。”刘辩听后,不禁摇头轻笑。</p>
对于科举,刘辩内心深知还是要谨慎对待的,对于官员的选拔任用,必须慎之又慎。</p>
肯定会有浑水摸鱼的人,毕竟即便再怎么防备,也不如让他们在考场上真枪实弹地较量一番。</p>
只要能在考场上胜出,成为国士,得以为官,自己自然会让锦衣卫将他们的底细调查得一清二楚。</p>
到时候,他究竟是贪官还是贤官,是爱民如子的清官,还是剥削百姓无度的贪官,自然会一目了然。</p>
而且按照后面的科举来看,而且若是没有真才实学,连科举都过不了,就别说获得什么荐生的称号了。</p>
那根本毫无意义,获得一个考试的机会,也毫无作用。</p>
当然,这只是后面需要考虑的,毕竟当下是第一次举行科举,所以暂时还不存在这些问题。</p>
“陛下英明!”下方的众臣纷纷拱手说道。</p>
“这些读书人可真是精明得很呀,若是给予他们极大的权力。</p>
将来恐怕又会成为一个个世家豪强,不得不防啊。”刘辩长叹一口气,说道。</p>
“可是陛下,您既然担忧天下的读书人在为官之后会成为世家豪强。</p>
那为何还要让世家之人也来参加科举呢?这不是让他们更加壮大了吗?”荀攸站了出来,满脸疑惑地问道。</p>
“公达啊,你身为颍川名门之后,可曾让朕有过厌恶之感呢?</p>
朕所厌恶的,乃是那些肆意剥削天下百姓的世家豪强。</p>
然而,这世间总归是有贤才存在的呀,世家子弟之中亦不乏贤明之士,如你,还有文若,以及诸多其他人等。</p>
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嘛。</p>
朕断不可能将所有世家之人都一竿子打死,所以对于这些人,朕也会给予他们一个机会。</p>
但那些为官之后还胆敢剥削百姓的人,就交给锦衣卫去处置吧。”刘辩看着下方疑惑的荀攸说道。</p>
刘辩所设立的科举,自然并非仅仅针对百姓,世家子弟同样可以参与。</p>
世家的发展虽如滚滚洪流难以阻挡,但刘辩也只能尽力确保每一项制度能够正常运转,尽力保证麾下官员的清正廉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