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朝的大臣们好多都是让家里准备好了棺材,怀着上坟的心情前往皇城参加早朝。</p>
到了奉天殿后,不少人惊愕地发现,今日站班的同僚竟比往日少了一半还多,不少熟悉的同僚竟然都是没来参加。</p>
如此一幕,使得众人一个个皆是心头沉重,人人闭口不言,殿内的气氛无比压抑。</p>
早朝开始,在商议完今日政事后,老朱当朝抛出了空印之事。</p>
众臣一片哗然,纷纷上谏。</p>
“皇上,各地官府距离应天距离远,若是到京之后核对不上,那又要重新回原地重新核算,一来一回,有的甚至需要一年时间啊!”</p>
“是啊,皇上!此乃不成文的规定,自前朝之时便已有之,万万不可因此大动干戈啊!”</p>
“皇上……”</p>
官员们纷纷进言,老朱目光扫过朝臣,目光落在神色不动的李善长身上,冷声道:“韩国公你怎么看?”</p>
李善长跪地拱手道:“回皇上,微臣身为当朝丞相,本该辅助陛下查漏补缺,如今却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是微臣昏聩,请皇上责罚!”</p>
此话一出,朝堂为之一静,众人皆是诧异李善长的话。</p>
老朱阴沉的神色明显微微好转,“这是什么话?善长自咱微末之时便辅佐至今,再说了,这事儿你又不知情,与你何干?”</p>
“皇上!”李善长拱手正色道:“微臣身为中书省左丞,官员欺上瞒下沆瀣一气,是臣年迈昏庸,未能提早察觉,皇上虽念旧情不认责罚,然臣心中万分自责,且臣已年迈不堪重用,特向皇上奏请,请皇上准臣告老还乡!”</p>
“什么?韩国公不过正直壮年,怎可告老?”</p>
“皇上,韩国公劳苦功高,才能显着,万万不可准其告老啊!”</p>
“皇上,……”</p>
一时间,李善长的告老请辞,使得朝臣一片议论纷纷。</p>
而李善长身后的胡惟庸,却是眼眸泛着激动的光芒。</p>
然而,就在朝臣众说纷纭之际,除了中书省右丞徐达以及御史中丞刘基之外,没有人发觉,此刻老朱的脸色已经变得更加阴沉。</p>
老朱眉头微皱,一旁的内侍上前一步,尖锐的嗓音响起,“肃静!”</p>
朝堂为之一静,老朱大马金刀坐在龙椅上的身子微微前倾,“好了,此事咱相信与咱的丞相无关,善长啊,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倚重于你呢,今后请辞告老的话就不必再说了!你先起来吧!”</p>
“多谢皇上!”李善长感激涕零地叩首。</p>
然而李善长右手边站着的刘基,却已是察觉到了几分不对劲儿。</p>
随着李善长重回朝班,老朱直接起身,扫视了一圈朝堂众臣,</p>
“退朝!”</p>
说罢头也不回地自顾走出奉天殿。</p>
散朝后,一众朝臣纷纷向李善长行礼,李善长打着哈哈一一打发了。</p>
在出了宫门后,胡惟庸凑上前来,讨好道:“恭喜恩师!”</p>
“何喜之有啊?”李善长道。</p>
“如今皇上不允恩师请辞,必是极为信重恩师的!您多虑了!”胡惟庸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