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2章 不改初衷(1 / 2)

时间很快进入了六月流火的时节,文渊殿中即便摆着冰盆也让人汗流浃背,但是小议事厅中的几位大佬火气很大,不时传出争论声,在门外侍候的小黄门都躲得远远的。他们虽然不知道皇帝召集几位大佬商议的是什么事情,可连续三天依然没有结果,此时也知道是关系国家的大事,而这个时候还是离的远些为妙。

“陛下,此次北伐臣以为不宜越过燕京,应在收复京东、京西和陕西止步,勿要在北进,以免重蹈昔日覆辙。”一番争论之后,陆秀夫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吾以为陆相所言极是,蒙元虽然势衰,但他们在黄河两岸集结了十数万大军,在大都周边又有十数万精锐侍卫亲军。而越过燕云将要进入草原,敌必会不惜代价纠集所有兵力力战,且大都城高壕深,又屯有重兵,又为其都城,敌军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一旦久攻不下陷入苦战,对我朝将十分不利。”王应麟道。

“王相之意是仍坚持以收复我朝旧地为限,待巩固之后再图进取?”赵昺点点头问道。

“正是,我朝失去中原已经近二百年,更是先后历经契丹、女真和蒙古统治,早已物是人非,而收复旧地陛下之功亦可留青史,传后世1王应麟言道。

“陛下,臣等明白陛下收复燕云,将鞑虏远逐塞外的大志,但此事还需谨慎,一旦失败则就是溃地千里的大败,还需谨慎1邓光荐也劝道。

“臣以为就当一股作气,收复中原,灭亡蒙元1韩振言道。

“北伐宜早不宜迟,一旦铁穆耳稳住局势,完成汉化,国力增强,彼时就已经错过良机。当下北伐虽有困难,但比之在琼州之时已经是大为改观,不要再犹豫不决1江璆言道。

“北伐事关国运,诸位各有权衡,但亦应以大局为重,而非抱守这半壁河山,错过良机,遗恨终生1文天祥言道。

“不错,此事关系重大,诸卿所虑也非不当。但北伐之事已成定议,即刻筹谋,不得延误1对于北伐,现在高层已然达成共识,分歧在于进攻的幅度,几次会有仍争执不下。赵昺见今日又无法做出决定,也只能暂时搁置。

“臣等遵命1众臣起身齐齐施礼道。

堂议结束后,众臣告退,赵昺却看着桌上的舆图标出的燕云地区皱皱眉头。何为“燕云十六州”,其大致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地区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指幽州、檀州、涿州、云州、儒州等地。其中最靠北的是武州,最西为朔州,最南为瀛洲,最东为蓟州。

唐肃宗时,十六州名称基本确定下来。但当时并无“燕云”之说,直到宋朝才有。从地理位置上看,燕云地区就是围绕燕山和太行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秦汉时的长城就在此修筑,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后世也以此作为抵御来自北方侵略的重要防线。

燕云问题的由来,不必赵昺多说,皆知是石敬瑭之过。但丢失燕云十六州的锅,全让大宋朝来背就不对了。早在后唐之时,石敬瑭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将燕云地区割让给了契丹,并非是失于宋朝之手。

燕云十六州归入辽国范围,对中原王朝而言,相当于失去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天然屏障。自燕云往南,即河北、河南一片平原,契丹骑兵可以肆意往来。之后的中原王朝也看到这一点,开始了收复燕云地区的努力。

中原王朝第一个尝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是周世宗柴荣。柴荣年轻有为,在他的治下,后周国力逐渐强大。趁契丹人内乱之际,柴荣御驾亲征,水陆两路大军齐头并进,目标直指燕云地区。最初,大军进展顺利,辽国的边关守将几乎望风而降。短短一个月,后周的军队就收复了瀛洲、莫州、易州等地,兵峰直抵幽州城下。辽国的增援部队也抵达燕山之北。就在双方马上举行战略决战之时,柴荣一病不起,最终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