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昺不予余力的努力推进后勤建设,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士兵的体质明显得到提高,即便入伍前如林黛玉,一般经过半年的新训后,经过催补也变成猛张飞了。因而可以说宋军在单兵身体素质上已经不逊于正宗的蒙古兵,即便以冷兵器对战一对一的情况下绝不落下风。
若是论综合素质,赵昺以为也相差的是实战经验,但这些可以通过武器的代差得到弥补。毕竟一个骑熟的蒙古兵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养成,而宋军可以经过半年至一年的训练就能将一个普通青壮训练成一个合格的火枪手。
这样宋军的整体优势就显现出来,由于火器不但威力大,而且无需消耗大量体力就能够发射,对兵员的身体要求就相应降低。过去在同样使用冷兵器的情况下,身高体壮的肯定要比身材矮小者占优,可使用火器战斗一个小个子和大个子相比劣势并不明显。
不要小看这点差距,如此宋军在可用的兵源上范围就扩大了,以过去选兵的身高标准只能入厢军的士兵,现在同样可以入选禁军。这样一来在战争爆发后,宋军的伤亡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且扩军也要容易的多,而军队整体素质仍不会下降太多。
但是蒙元军队在这方面就要差的多,不要说一个合格的骑兵,就是一个合格的弓手也需要长达四、五年的训练,且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一旦损失就很难得到迅速补充,可以说是死一个少一个。而要想维持兵力就不得不降低标准,那军队的整体素质也会随之下降。
这也是大宋在收复江南和北伐之役中,赵昺要打歼灭战的缘由之一,而也正是如此使得蒙元方面在损失了大量兵力后,是越战越弱,即便想收复失地也是有心无力,不得不与大宋媾和的原因。反之,宋军即便损失较大也能迅速恢复战斗力,且经过实战锻炼的骨干在得到补充后会越战越勇。
在这次演练中,也是对后勤系统的一次检验。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五军参演的部队由于距离较近,但同样缩短了集结时间,因此他们在行军中的后勤补给压力较小,士兵每日只需食用简单的战备速食品就能够保持体力,不需携带大量的粮草。
但是第三军和第四军参演部队的驻地距演练场都在五百里以上,需要长途和长时间的急行军到达,途中只凭食用速食干粮是难以保证充足的体力,且途中也要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因此后勤的压力就很大。
不过在状况相似的条件下,两部选择了不同的方案。早在收复江南之后,赵昺为了提高步军的机动力开始装备厢车,在北伐之役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是开始列装各部。但是全面实现运输骡马化一个军至少需要千余辆厢车,这在严重缺马的当下是不现实的。
经过多方研讨后,采取了一个妥协方案,每个军在辎重团的基础上扩充为保障旅,下辖一个辎重团,将工兵营扩编为工兵团。增设一个以厢车为主的运输团,配备五百余辆厢车,用于转运物资和兵员,提高部队整体的机动力。
不过在如何使用运输团上,各部的做法有所不同。一个军驻扎在某处,其实平日并非全部屯驻在一座城池,而是以师、团、甚至营为单位分散驻扎在防地的重地地域,或是下辖的州县,相互为援,只有在出征时才会集中开拔。
庄思齐部的做法是将运输团打散分隶各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了保障旅运输给养的压力,方便各部根据需要自行安排运输给养和输送人员;孙恺部则是保持编制,仍直属军部管理和组织训练,根据各部所请统一调度。
这两种方法在平日看各有好处,但是在此次骤然接到紧急命令的情况下就看出了优劣。
庄思齐部由于运输团分散在各地,缺乏统一训练,车辆缺乏维护,接到命令后短时间内难以收拢,而有些车辆由于状况不佳难以长途行军。使得他不得选择大部徒步行军,减少携带的辎重,补给于途,也就发生了强抢地方仓廪的恶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