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真正历史上的明清时期,伴随着火器在战争中的大规模的使用,只计肉搏的首级斩获率变得更低。戚继光在著名的花街之战中,以一千五百名明军击杀倭寇达到了千余人,斩获首级却只有三百级。而在万历朝鲜之役中的经典围城战平壤之战中,明军四万人把平壤城内一万五千日军杀得“不满五千”,但首级却只斩获了一千两百八十五颗。
所以,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在火器时代获得首级更为困难,显然以首级论军功的制度也就显现出当下‘不公平’的现象,甚至引发了一向坚持这种制度的王应麟也觉得过于苛刻,已经起不到鼓舞士气,激励杀敌的作用,还有可能引发军中的消极情绪。
“既然以首级制度论军功业已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为何变革又如此艰难呢?”王应麟听了半天,心中清楚军中的将领们,包括小皇帝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他相信朝中也有人知道。而事实上朝臣虽有不同意见,但小皇帝并没有如同从前那样强力推行变革,这让他有些想不通了。
“曹郎中,汝一直负责此事,最为清楚其中的利弊,便由汝来讲吧!”赵昺指指曹诚道。
“是,陛下!”曹诚起身向陛下和几位上官施礼后道,“以首级论军功其实前人早已发现其中弊端,《荀子·议兵》中曾提到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其是以批评齐国人作战时只想着个人争夺首级换奖赏,其结果是如果敌人弱小,那还勉强可以使用;如果敌人强大,那么士兵就会涣散而逃离。在荀子看来,只会抢人头的首级制度其实是‘亡国之兵’。才又有言曰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哦,其中还有如此深意?!”王应麟也是进士出身,尤其是对经史颇有研究,当然知道这句话。但以往只是从文字上理解荀子的话,没有深入从军事角度思考,其结果就是把军功首级制度简单理解为抢人头,把战争理解为乌合之众打群架。因此并没有更看清军功首级制度对于军队集体观念与纪律约束的养成,起到了反作用,细思之下确有道理,于是伸手示意其接着说下去。
“以首级论军功之制主要有两个弊端一者,战场之上两军交锋,想必大家皆知当面之敌究竟为谁所杀,更难以说清获得的首级原来的主人是谁,因此才会出现‘况一个贼首,数十人报功’的情形;二者,战场上割取首级真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去割取首级和抢人头了,很容易被敌人反杀。”
“另外,首级制度对于弓弩手等远程支援兵种来说亦极不公平,军队是一个组织严密,需要高度纪律话及协调性的群体,缺一不可。没有医士,受伤的军兵无法得到治疗;没有火军,大家就得饿肚子;没有辎重,大家就得露宿于野,弹药无法得到补充等等。所以虽然有些人没有直接参与作战,但同样功不可没,可他们又因为无法割取敌人的首级,自然难以分得奖赏。”
“不错,军中各有分工,战阵之上首级无主,大家若是争抢,或是奖赏无法顾及所有人。导致军中人心涣散,争夺功劳,甚至杀良冒功也就不足为奇了!”王应麟点点头承认其所言不虚。
“总的来说,首级记功的标准,本身就是建立在对个人勇武的奖励之上,因此如果约束不好,除了难以对各个兵种做到绝对公平以外,还会催生战争中杀良冒功的情况出现。而士兵们在战场上对首级的争夺,也时常导致延误战机,严重的甚至有时因为士兵们争夺首级而军阵混乱,从而给了敌军可趁之机。”
“但不以首级论军功,士兵们自然没有打仗的劲头。我朝徐禧领兵与西夏人作战,竟突发奇想取消了以首级论军功的制度,结果士无战心,其也兵败身死。这又是古人亦明知首级制度存有诸多弊端,却又没有废弛的原因。因此真正能打胜仗的军队,皆要构建更为合理的军功首级制度,以激发军兵的战斗力,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大家都去抢人头没人打仗的情况,绝非是一废了之!”曹诚言毕向众人施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