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四句诗,下面还有一行字:</p>
今日画地为笼,以此为界,元人与狗不得擅出!若有违背,他日再入北元之时,必将血染大漠黄沙,人畜鸡犬不留!</p>
落款处,七个草字笔走龙蛇!</p>
大明男儿!陆十三!</p>
“哈哈哈哈...”</p>
“好!好!好!”</p>
将纸卷上的内容全部看完之后,朱元璋忍不住仰天大笑,连说了三个“好”字,满脸骄傲之色。</p>
庞旬也是听得一脸激动,拱了拱手,又道:“暗卫传回的消息中还提到,在界碑以北,北元境内之地,不知怎么,留下了一道数丈长的裂痕,足有两指之深!”</p>
“碑上所提之界,应该就是指此道裂痕!只是不知道那裂痕是如何做到的!”</p>
朱元璋小心翼翼的收起了纸卷,背负着双手,赞许道:“好一个陆凌川!看来朕之前还是小看他了!虽然他已经足够让朕出于意料,但没想到他还能一次次给朕带来惊喜!”</p>
“好诗!好字!好魄力!不愧为我大明男儿!”</p>
当他看到落款处的“陆十三”三个字时,他就已经确定,潜入北元,斩杀上百北元精骑,将徐妙锦从北元带回来的人,就是陆凌川!</p>
庞旬赞同的点了点头,由衷道:“陆凌川的文才,确为惊世之才!自太史公宋濂与浙东四杰离世之后,我大明文坛已经沉寂许久,好多年未曾出现过像样的文学大家了,后起之秀更是寥寥无几。”</p>
“之前他在望春楼题过的那首诗已经名震京都,但暗地里还是有不少人都只是当作巧合,亦或者都觉得他是从哪儿抄来的,文坛中人甚至因其名声狼藉而不耻!”</p>
“但界碑上留下的这一首,不但再次证明他有旷世文才,还有忠君爱国之心!属实难得!”</p>
“马下吟诗,马上杀敌,真乃麒麟之才!”</p>
听了庞旬的话,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接着忍不住再次打开了纸卷,认真的端详了起来,眉宇之间的赞赏之意更加明显。</p>
大明以武立国,本就缺少文坛之才,再加上后来的文字狱,导致十数年来武盛文衰,而宋濂等人相继陨落之后,便更没有人能在文学上有惊人造诣了,这样的局面一直让朱元璋心有不甘。</p>
陆凌川的横空出世,可谓大明文坛中的一颗闪耀之星,不但能文还能武,而且居然还在北元境内狠狠地扬了大明国威,令北元边城闻风丧胆,这怎能不令朱元璋激动。</p>
沉思片刻之后,朱元璋似乎在心中做了一个决定,转头看向了庞旬,沉声道:“你马上去一趟东宫,让允炆到明和殿见朕!”</p>
随着话音落下,朱元璋已经上了步撵,直接返回明和殿。</p>
庞旬答应了一声,立刻前往东宫。</p>
明和殿。</p>
一炷香之后,太孙朱允炆快步走入了大殿,冲着正在一边踱步,一边沉思的朱元璋恭敬地行了一礼,道:“孙儿参见皇爷爷!”</p>
“皇爷爷这么着急召孙儿前来,可是出了什么事?”</p>
朱元璋停步转身,一脸深意的看了朱允炆一眼,拿起了桌案上的那张纸卷,递给了朱允炆。</p>
朱允炆茫然接过,缓缓打开低头看去,紧接着便脸色骤变。</p>
很快,朱允炆便惊讶的抬起了头,不敢相信的看着朱元璋,惊呼道:“陆凌川?!前往北境将徐妙锦救回来的人,真的是他?!”</p>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赞许的看着朱允炆,道:“你的眼光不错,他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p>
朱允炆激动的看着手里的纸卷,认真道:“如此文武全才,如果不能为朝廷所用,岂不是天下苍生的不幸?!”</p>
朱元璋沉声道:“之前你找了他那么多次,他还是不肯效忠于你?”</p>
朱允炆无奈的叹了口气,缓缓道:“孙儿已经尽力收服,可是他总是避而不谈,声称自己只想赚钱。”</p>
朱元璋摇了摇头,沉思道:“能在边境界碑之上留下这样一番话,证明他绝非一个只执迷于商贾之道的人!朕知道他在担心什么!”</p>
“你现在马上去一趟将军府,探探他的口风,看他承不承认北境的事就是他做的,如果他承认,就让他立刻来见朕!”</p>
“如果能让他成为你将来的助力,朕可以不计前嫌,不会再为难蓝家。”</p>
朱允炆闻言,脸上闪过了一丝欣喜,答应了一声,立刻拜别离开。</p>
朱元璋背负着双手,继续踱起了步子,再次陷入了沉思。</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