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章 久别重逢(2 / 2)

而有了市舶贸易繁荣的带动,在其辐射效应下,之于造船业,货物转运,码头营运等等,也将蓬勃发展起来。而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拓,必然就会需要生产更多的商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带动生产力,促进诸如陶瓷业,纺织业等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p>

高芝对市舶司越是了解地多,越是对其格局之大,感到惊叹。一个只有几十个工作人员的部门,却要推动如此庞大规模的经济和产业,向前猛冲,这种事儿,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而若非这段时间,机缘巧合下,高芝来到市舶司里,对其进行了深度的了解,她也没能想到,张恪或者说市舶司的“野心”,如此之大。相比之下,外面的人看到的市舶司,其实不过就是冰山一角而已。</p>

有时候,高芝也会想:这个比他还小了几岁的男人,究竟心中藏着什么样的图景。固然他的诗才令人惊艳,当初他在矾楼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现世,便让她对其倾慕不已。然而,诗词之道,毕竟只能怡人心性,陶冶情操。而市舶司所行之事,却是能够影响万千百姓的生计的。而直到深入了解市舶司这个张恪亲手创立的衙门后,高芝才明白她所爱慕的这个男人,是有着远超她之前所见的格局和胸怀的。一想到他,除了诗才惊艳外,同时还兼有经世济民之能,高芝心中对他的爱慕便更深了。</p>

张恪不知道高芝的这些心思,对于她表现的痴缠,也只当是俩人分开的日子长了,久别重逢的喜悦。默默的腻在一起一会后,俩人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这一个多月来的事情。张恪犹豫了一下后,终究没有将红红的事情告知于她。倒也不是有意的隐瞒,而是因为虽然他心中倾向于认定那天的事情是真的,也判断出那个人是红红,但终究也怕万一,搞错了呢?那这个误会可就大了。兹事体大,反正林宗师己经承诺之后会找个时间再去一趟红民国,帮他亲自问问红红的。既然如此,那便等林宗师去问过,确认无误后,再来说吧。</p>

待高芝离开后,张恪便将周通召来,将红民国的国书交给他,嘱咐他尽速将其送往京城。另外,他也就红民国之事,写就了一份详细的奏疏,一并送呈朝堂。依张恪想来,朝堂想必会对红红登基为王的合法性,予以支持和确认的,那到时候免不了要再派出一支使团前往红民国,为红红加封及祝贺的,到时候,或许他也有机会跟着去一趟。但,那终究是私事,而且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看有没有安排的机会,现在,只能先暂且把它放到一旁了。目前,最重要的终究还是二次出海之事。</p>

周通详细的向张恪报告了准备情况。可喜的是,由于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示范,这一次的出海事宜,不仅广受瞩目,真正愿意出钱出力加入进来的人士更是多不胜数。比起第一次出海时,许多人都是处于那种有点兴趣,却又选择了暂时观望的情况,大为不同。那个时候,张恪不得不动用自己的人脉,半拖半骗的将杨博,陈亮,甚至让自家的张远加入进来,以市舶司为主体,才最终组织起了足够多的商户及商品出海。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用利益来驱动更为实在和有效的。</p>

张恪听完后,大感欣慰。虽然对此已有所预期,但就像是明知道自己考试考的不错,却依然在成绩揭晓后,开心不已一样,那种终于水落石出的感觉仍旧是让人欢欣雀跃的。此次出海,船队的规模比起上一次,是要大一些的。目前已经有五十艘船在整装待发,加上此次从红民国回来的那五艘船,就是五十五艘了。具体的出海时间,张恪考虑到汪波他们这些人才刚回来,还需要一些时间休整一下,而且这五艘船也需要整备货物,因此,此次出发的时间,便暂定在半个月后了。周通对此,并无异议。此次出海,在航线上还是与第一次没有什么大的调整。之所以如此保守,也是考虑到此次出海,有很大一部分的货品,都是民间资本整备的;另外那多出来的十五艘船的船东,也是民间商人;而他们雇佣的那些海员虽然都是经过了海员训练学校培训出来的,但终究是第一次出海远航,经验欠缺,因此还是要力求稳妥的。总之,此次出海,依旧是安全第一。这毕竟也是海员训练学校第一批学员的毕业之旅,对于实地检验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汪波才刚结束了红民国之行,却还是要匆匆忙忙再次出发的原因,他也想看看他培养出来的这批学员,究竟成色如何?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去遛遛才能知道的嘛!</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