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绝好的机会(1 / 2)

&#34;我们恰恰给了嬴政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34;</p>

“他毫不犹豫地派遣秦长青过来。作为备受关注的人物之一,甚至是许多人认为的大秦王朝未来的 ** 选,在楚地引发的关注自然不小。”</p>

然而这其实就是一个陷阱,为了试探我们的真实实力。但我们一直在试图对抗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点,因此导致了完全被牵着鼻子走的局面。</p>

“利用皇室成员来实施此类冒险行动,估计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出这种决策——不只是我们,甚至其他的列国也不会想到会有此等策略。”</p>

“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败局。”</p>

范增坦率接受了这一点。</p>

作为谋士的角色理应能够深谋远虑,但是自从开始就渐渐失去控场能力了,不得不步步为营,直到他发现实际情况的 ** 后,整个局面已完全不同了。</p>

范增感到无比失望。</p>

他认为他并未犯错之处,可是因为低估了秦廷的行为使得局面变得无法挽回,这也难以让他内心得到接受。</p>

不论何种状况下都无法接受。</p>

他也不得不得出以下结论:</p>

秦廷的处事方法真的改变了。</p>

它不再像最初建立王朝时期那样保守且谨慎了——最近这几年秦廷显得更为直接且坚决。这种改变让我们逐渐降低了警惕性,并且产生了傲慢态度。</p>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坚信秦廷不愿让楚地出现大规模动荡从而不敢采取剧烈手段应对楚地。然而现实看来并非如此:这次明显是一个判断失误。</p>

项梁的目光中透出焦虑。</p>

尽管他的目标依然是恢复昔日楚疆域的荣光,并灭掉秦国,但想到真正面对秦朝精兵,他仍然感到有些紧张。特别是秦军建立起了详备作战预案后,面对这种情形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战胜呢?</p>

项梁担忧地说道:&#34;既然事情发展成现在这样子了,后悔无益,我们更该思考怎么摆脱这困</p>

即使两家愿意出手相援,帮助项氏摆脱困境,但在当前局势下,他们也只能顾自己了。</p>

范增接着说道:</p>

“此事现在仍然只是猜测。”</p>

“虽然大概 ** 不离十,但如果只是我的多虑,也不是没有可能。可以让宋氏、唐氏出面,而我们则静观其变。如果秦廷未派人援救,按照项籍的意思,除掉秦长青也不失为良策。”</p>

“秦长青一死,对于嬴政必定是个重大打击。况且嬴政原本就有病症,若因此不幸逝世,我们的压力就会减少许多。即使秦廷将来进行报复,我们也可以暂时躲藏一段时日。”</p>

“但让项氏单独应对,的确并非明智之举。”</p>

“另外,如今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唯有尽快解决问题,才能给我们赢得更多时间,无论是应付随后可能出现的秦军,还是清理三大氏族留下的隐患,我们现在都等不起了。”</p>

“确实是不能再等了。”</p>

项梁轻轻点头。</p>

说道:</p>

“范兄所言极是。”</p>

“目前项氏的实力虽强,但也绝不应为了逞一时之勇而枉牺牲族中子弟的生命。”</p>

“一切依你所言!”</p>

不过。</p>

两人的表情依然沉重。</p>

虽说表面上表示秦廷未必会这样做,但心底早已充满警惕,毕竟嬴政深谙大略,怎么可能不明白楚地的情况。很可能,秦军已经出发,在东津渡附近的距离也可能不远了。</p>

两人对视片刻,立即加紧行动。</p>

顿时,更多的项氏子弟赶往东津渡。</p>

与此同时。</p>

当项梁率领部队匆匆赶往东津渡时,淮水之上烟雾缭绕,让人无法看 ** 实情形。就在此刻,寂静的水面上突然荡起了层层波纹,一艘大船拨开了迷雾显现出来。</p>

后面跟着数不清的小船。</p>

场面异常宏伟壮观。</p>

在一个居中的大船上,两名身穿甲胄、戴着头盔的男子站在那儿。其中一名腰佩长剑,气势非凡。</p>

其中一人目光炯炯地看向前方,好似能洞穿一切。</p>

他淡淡说道:</p>

“李左车,你以为此番调动万余大军前去楚地,究竟是为何呢?”</p>

旁边的李左车微微蹙眉,思索良久,缓慢回答:</p>

“陶将军虽未详说,但从现有迹象,我已经略知一二。应该是为了对付楚地的各路豪强。不久前十公子已紧急抵达楚地,现在我们也随后赶来,说明楚地一定不太平。”</p>

“甚至……”</p>

“可能爆发了 ** 。”</p>

“ ** 吗?”对方眉头微微一挑,似乎对此并无多大兴趣,漫不经心地说道:“楚地豪强虽多,但他们彼此分歧极大,就算真有叛变又能聚起多少兵力?为什么还需要在派出千五百精兵的情况下,又增援一万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