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鞠了一躬(2 / 2)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 数十万甚至更多的普通家庭中的男性奔赴前线战死沙场, 他们的家人及遗寡继续在田里辛勤劳作;后来为了平定六国的局势又派遣了数千万人前往南境;而为了应对北方匈奴威胁,大量年轻壮士被迫参军作战;另外加上无数次人口的交换迁移等举措……</p>

在这短短不到二十年期间,牺牲的老秦人数超过80万人。</p>

几乎是每个家庭都有成员在军队服役,留在故乡的老秦人已经少之甚少了;大多数已经被分布至边境戍边。这些忠勇之人都已尽其职分,国家能否对他们稍有优待?</p>

哪怕违背圣命,请允许儿臣冒昧直言!</p>

&#34;父皇!您这次的确判断错误!&#34;</p>

此语一出,全场陷入长久沉寂, 而始皇面容更加阴沉。</p>

跪倒在地上,他内心非常明了:实际上朝廷绝对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费用.</p>

实际上,并非国家财政无法满足需求;皇家宝库里的财富完全可以支持,因为皇室所掌握的所有资源与收入,仅仅通过租金税收等渠道便源源不断增长财富。</p>

事实上,历史上的确有过一段时期,在秦亡后的乱世敖仓中的存储物资不仅资助了随后长达数年</p>

而且他所说的话并不是虚构,秦朝修筑的驰道确实极为宏伟壮观。从前他只认为这仅限于咸阳周边地区,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巡查过程中,他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原来整个帝国范围内的驰道都维持着同样的宏大规格。</p>

倘若站在驰道外围仔细打量,这一点感触更深。</p>

三道并行的道路两侧植有翠绿的青松,中间车道乃是专门供皇室通行使用的高速路,而两边则是留给伴随官员行驶的快速通道,一路蜿蜒数百里。青松覆盖的路面上看不到一点尘土飞扬,无论是跨过山脉还是跨越河流,直通遥远的地方,展现出的那种气势令人惊叹不已。</p>

即便在后世,也难以看到如此景象。</p>

遗憾的是,这样宏大的驰道仅属于 ** 所有。</p>

除非是急件传送允许通过这条特殊道路,普通人仅可走一旁的土路,秦长青觉得这样做未免有些资源闲置浪费。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条路的话,整个秦帝国都将获益匪浅。</p>

并且……驰道的设计从一开始便预留了分隔地带。</p>

四列青松将驰道划分成三个 ** 的路径;在秦长青的看法里,不妨开放其中两侧,以便利百姓和平常官员,至于正中心那条特为皇室保留的道路,则依然保留原状即可,这样更能最大化利用资源。</p>

但秦长青不敢直接提出这一设想,要知道提议放宽驰道本来就是胆子颇大的行为,更不用说是开放两侧供大众使用了。即便自己是始皇帝的儿子恐怕也会招致麻烦重重吧?</p>

秦长青谨慎弯下了身躯。</p>

不再大声呼吸。</p>

宫殿里死寂沉沉。</p>

没有任何一丝声音传出。</p>

氛围凝重得令人发指。</p>

然而,嬴政的态度意外冷静,语气冰冷地说,“这就是你提出的解决方案?”</p>

“我可以准许开放皇家粮库。”</p>

“动用皇家资产支撑六十万大军。”</p>

“但你应该明白这样的举动将对皇家权威造成多大冲击,并且你以为那些旧秦人真会觉得心存感激么?我曾听说过孔子的话,他说过:‘拥有国邦与家园者,担心的不是匮乏,而是分配的不平等;不是害怕贫穷,而担忧的是不宁静。’”</p>

“秦人确实在为国家作出了许多牺牲,但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补偿。”</p>

“的确,迁移旧秦人到全国各地是一种过错,但是为了挽回这些民众而去牺牲帝国的形象,这是绝不可行的做法。”</p>

“开放驰道同样不可能接受。”</p>

“你的构思确实颇具创新,”</p>

“但你不了解所谓的权力与尊严。你难道忘记你当初向我提出在介休地时的建议?”</p>

“建议减免费用地税赋。”</p>

“来减轻他们在土地国有化进程上的反对心理,但我并未应允。这是一个相似的情理,人们关心的并不是资源匮乏,反而是公平与否的问题。”</p>

“假如对介休之地的老百姓降低税收义务的话,定会导致其它地区的居民心生嫉妒,届时地方 ** 会变得更加不稳定与混乱。同理也适用于那些被移居的秦国人。”</p>

“我们朝廷的确资金匮乏。”</p>

“也并没有足够的田亩可以分拨。”</p>

“这就是为什么不得不做出迁徙安顿的举措。”</p>

“有些事实已经存在,但是试图采用一个错误行为去修正另一问题,结果会使得失误更多。你自己可能认为是保持了理性判断,然而你忽视了一点:那些亡六国的人或许早已有这样的见解,不然这么多年以来,种种谣传、碑文的流言根源又在何处?因为六国遗民是惧怕我会明白这一点才会不断混淆视听。”</p>

(/96171/96171908/1010048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