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来自楚国(1 / 2)

这也解释了为何历史上的扶苏更多倚重六国来投的官员。</p>

老秦人的氏族根本不承认他半秦半楚的血统,即使宣太后的血系同样来自楚国,但她多年来与秦人关系融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p>

他们的忠心仅在于纯粹的秦人嬴斯年。</p>

这就是这些年始皇不断重用六国官员并且持续打击和分化旧氏族的原因。</p>

尽管如今的扶苏是最有力的大秦继承者候选人之一,但他们在情感上仍不接受,不愿意辅助他。</p>

始皇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压制他们。</p>

当年嬴斯年的突然离世对他们打击甚重,特别是他母亲芈雪,以及这些老秦国的宗亲氏族。</p>

当时,整个秦国都视为其为嫡出。</p>

支持嬴斯年的不仅是华、宣两派,还有秦地的老氏族诸如白、甘、冯、司马与杨等氏族以及王家、蒙家等大姓。</p>

他们的合力力量无比庞大。</p>

但令人震惊的是,在秦始皇二十年时,嬴斯年离世了!</p>

此消息震惊了朝堂。他们曾向始皇质问,并引发一系列纷乱,迫使始皇请王翦主持军队大局。最终事态平息,这些秦国老宗族也受到了残酷的清洗。</p>

现在他们在朝廷内的声势大不如前。</p>

他们逐渐不再干涉关于继位者的问题,但是依然表明他们无法认可任何非正统出身的人选如扶苏等公子。</p>

华聿表示:「阿翁,我没有撒谎,但那两人长得太像,就像……就是同一个!」</p>

华阜眼神微凝,注视他的孩子。他知道华聿并不擅于撒谎而且拥有极好的记忆能力。</p>

华阜接着询问:「他为什么要去曹官那里?」</p>

华聿摇首回答:「不确定,我只看到那时他去了财务厅,这些日子案件繁重,我实在无暇细究,待明日稍有空余再去询问。」</p>

华阜同意说:</p>

「明白了。但在没有证实他是否为斯年前,请保持此事秘密,不要告知你兄弟与丘嫂。他们没有必要再担忧这个。」</p>

犹豫的华聿问道:</p>

「阿翁,我能理解这一点。但是万一他确实为斯年,我们是否应该将这事告知其他旧宗?毕竟当时事态与他们有关,且如今储君的位置还悬而未决。」</p>

「而且…」</p>

「大秦国太子之职还虚席以待呢!」</p>

华阜深吸了一口气,拳头紧握然后放松说道:</p>

「等等再说吧。」</p>

「形势早已不同。」</p>

「如果十年前斯年没有遭遇不测,在我们的辅助下肯定能成为太子,没人能提出质疑。」</p>

「然而这些年变化很大。我们的老氏族在朝廷的影响已被逐步弱化。」</p>

「现今朝廷由李斯等外来官员掌控,而王家与蒙家与我们表面友好而实际上已经渐行渐远。其余宗族也各自站队。」</p>

「扶苏现在实力雄厚。他得到了华阳太后的庇护,并且一直试图团结六国的官员。他在朝中的支持不容小觑。而且其他公子也各自得到了不少的支持者。」</p>

听罢,华聿一时无言,深知当今的宫廷局势如何艰难。</p>

直到华聿离去,华阜瘫倒在地。他在口中低声反复</p>

从学室出来的秦吏并不是一般的官员。</p>

他们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专业人士,地位天生就高于其他官员,并且他们的升迁机会比其他官员更加广阔。</p>

他们有可能进入朝堂,位列 ** 。</p>

而且《内史杂律》明确规定:‘候、司寇及其他下属官吏,不得担任官府的佐官、史官及禁苑的监督员。’</p>

也就是说,那些没有进入学室进修的一般官员无法担任重要的高级职务,只能做一些基础或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工作。</p>

在秦朝,</p>

所有握有实权的官员都需要在学室接受进修。</p>

进入学室的好处不仅仅是将来为官更为有利,在此期间,史子可以享受豁免徭役等优惠。</p>

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个时期会有大量士兵和平民冒充史子,或是一些学室内的史子不愿按期办理毕业手续,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帮助他们躲避徭役或军役。</p>

学室内教授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p>

习字、作文、军事以及数学。</p>

秦王朝推行‘以法治教,以吏为师’。</p>

在学室内的习字,所学并不是后来常见的三字经之类的内容,而是《仓颉篇》《博学篇》《爰历篇》等启蒙读本。</p>

结业时也有明文规定:</p>

《说文解字》中记载,“史律: 学生十七岁以上方开始测试,需要默写出小篆五千字后才能成为官员。”</p>

这就意味着必须具备至少五千汉字的读写能力才能够毕业。</p>

秦统一前,严禁儒生入学室。</p>

对于儒家的排斥态度显而易见。</p>

《商君书》甚至直指《诗》《书》礼乐之类均为‘六虱’之弊病。</p>

秦在统一后虽然渐渐接受不同学术门派并允许诸学派 ** 进入学室学习,但仍不允许史子接触儒家知识,更禁令在学室内传扬儒家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