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乃中国古代选才任官之良法,始于隋朝,穿越千年,至今不衰。现今高考体系,实乃此古老制度之延续,可以说是相对最为公平的一种考试制度。</p>
科举之试分作三级:乡试、会试与殿试。每级首名依次称为解元、会元及状元。若能于三场大比皆夺魁,则世称“连中三元”,纵观华夏史册,达成此举者不过寥寥十八人而已,实如凤毛麟角般稀罕难得。彼时之读书人为求显达富贵、身居高位,唯有仰仗科举一途(除了承袭爵位、花钱买官和帮人造反等偏门),真可谓千万人争渡独木桥。故在此狭窄险道之上,冤屈亡魂亦时有出没。</p>
胡骆迪此次已是第四度参与会试。这一回,若仍未能金榜题名,则家中已无力负担其后续应试的费用,故而此考实乃他最后一搏。谈及科举之严苛条件,可谓艰辛至极。会试场所定设于京城之贡院,每场考试历时三日两夜,共计三场,全程需时九日六夜。</p>
第一场考试,考生需要在第一天早上五点开始入场,在考场内度过三天两夜,即第一天入场,第二天凌晨收到考题并开始做题,第三天交卷出场。考生在这三天内完成第一场考试。在完成第一场考试后,考生会返回自己的住宿处休息,整理并准备下一场考试所需的食物和文具。第四天开始第二场考试,流程和第一场相同,考生再次在考场内度过三天两夜。考生会在第二场考试结束后再度返回住宿处休息,并在之后开始第三场考试,流程和前两场相同,考生最后一次在考场内度过三天两夜。</p>
总体而言,为期九天六夜的科举考试对于众多考生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项艰巨无比的考验与挑战。在此期间,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场鏖战之中,连续奋战九天六夜,分秒必争!而考试的场所——那间仅有 6 尺之高、4 尺之深以及 3 尺之宽的号房,则成为他们展示才华和能力的舞台。</p>
在这样局促狭窄的空间里,考生们不仅需要全神贯注地应对三场激烈紧张的考试,还得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无论是饮食、排泄还是其他基本需求,都只能在这片弹丸之地内解决。可以想象,那种压抑感和不适感将会给考生带来多大的心理压力!</p>
更为严苛的规定是:除非病倒这种特殊情况,任何考生只要胆敢在考试期间踏出号房一步,就将立刻被剥夺继续参加考试的资格。如此残酷严厉的惩罚措施,无疑让人不寒而栗。面对这样一场如同马拉松般漫长持久的考试,恐怕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光是设想一下都会心生畏惧,望而却步吧。毕竟,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实在是太过于艰难困苦了!</p>
胡骆迪前两场考试都一帆风顺、如有神助一般,他不禁沾沾自喜起来,觉得自己这次必定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然而就在最后三天关键时刻,诡异之事却接二连三地发生在他所在的号房中。</p>
先是那一方平日里稳稳当当的砚台,竟无缘无故地从桌上滚落下来,摔成数块。紧接着,原本放在桌上充饥用的干粮也不知所踪。更糟糕的是,当胡骆迪绞尽脑汁刚写完一份答卷时,放在一旁的水杯突然倾倒,将整张试卷打得湿漉漉的,字迹模糊不清,只得重写一遍。而这还没完,最后甚至连那散发着恶臭、令人作呕的马桶也莫名其妙地翻倒在地,秽物四溢,搞得整个号房狼狈不堪、乌烟瘴气。</p>
面对这一连串匪夷所思的变故,胡骆迪惊愕不已,但又无可奈何。尽管心中暗骂自己倒霉透顶,但他深知此次科举乃是自己改变命运的唯一契机,绝不能轻言放弃。于是,他强压下心头的烦闷与不安,不再理会周围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全神贯注于眼前的试题之上,全力以赴地答题。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所有科目的考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