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讨论依旧十分激烈,主题当然已经从是否要低调藏拙、收敛光芒,到该如何建设地下城。</p>
有人拿电影《流浪地球》来举例子,那里的人们就居住在地底的“地下城”。</p>
没想到,这还没过几年,地下城建设,就成了所有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了。</p>
几乎所有还有秩序的国家,都在让本国的科学家们积极开展深地空间研究,探讨“地下城”该怎么建。</p>
地下城已经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幻想,而是当前世界前沿的科研项目了。</p>
其实末世前,国际上就已经有不少科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案例。</p>
例如,北欧的兰芬国就曾建成了一个地下公园,将深入地下120米的空间打造成含盐湿润空气的氧吧,常年恒温11℃~12℃,几乎没有任何过敏源和细菌,可以对患呼吸道、肺结核等疾病的病人进行疗养。</p>
另外,在2014年的时候,大不列颠国也曾建成一家由矿洞改建的游乐场,在地下深处整整150米,据说那里拥有保温保湿环境下世界最大的地下蹦床。</p>
之前华夏有一位华夏工程院院士曾提到过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一个城市的总面积不只是地面面积,应该把地面面积乘以开发深度的40%才是一个城市总的利用空间。</p>
这些地下空间具有恒温恒湿、隔音隔震、天然抗自然灾害、低本底辐射、环境清洁等独特优势。</p>
景泊廷基地的地下城肯定用不了那么大,但是可以不用,有自然更好。</p>
沈晓军毕竟是半个建筑专家,懂的比在做的人都多一些,他大概提出了一种构想。</p>
“各位静一静,先听我说一下我的简单构想,欢迎大家在我说完后给予建议和补充,现在请先安静的听我说完。”</p>
“首先,我的构想大致把地下空间分为五个层次。</p>
第一个层次是地下0~50米,这是目前明州已有的地下轨道交通、管网系统及避难设施。</p>
第二个层次是地下50~100米,这是我设想的地下最适和居住生活的位置。</p>
第三个层次是地下100~500米,这里我觉得可以发展地下农业、地下医学与地下生态圈以及战略资源储备。</p>
第四个层次是地下500~2000米,这里可以开发建设地下能源循环带、地下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发电站、地下热能等调储利用,虽然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但我觉得官方一定有,必要的话可以和官方合作。</p>
第五个层次是地下2000米以上,这里基本可以算是后末世时代才会考虑的问题了,到时候我们在坐的诸位兄弟姐妹估计都已经作古,我就给我们的后代简单提些点子,可以往深地科学实验室、深地固态资源液态化开采方面发展。</p>
我们目前来说,只能算是地下城市1.0版本,也就是说还停留在建造防空洞、储备库、地铁、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地下设施的进度。</p>
如果我们想要打造一个宜居的地下城,那至少得升级到2.0版本,也就是得往地下50~100米进发!</p>
争取打造一个完整的、宜居的生态地下城市,当然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要有阳光、自循环水泵及空气智能重生系统等等。</p>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有生之年可能还能继续往地下深处开发,也就是地下100~500米,也就是我设想中的地下城3.0时代。</p>
这就要考虑到各种生态、环境的地下空间利用,还有如何构建地下生态圈的环境,其中至少得包括人造阳光、生态植被、深地农牧业、水与生态自循环体系等关键技术得破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