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不愧为清末最有力的政治诗,短短几个意象,便塑造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每个人被勾起的都是自己心中的向往,这些向往并不相同,但却都受到了激励。</p>
李日华是众人之中最冷静的,他刚刚辞官,还没有放下官场上谨慎的态度,他完全从客观角度来分析这首诗,能感到此诗之中充斥着一种号召变革的态度。</p>
“激而不扬,能往能复,真是一首好诗。”李日华笑着说道。</p>
在李日华看来,这首《杂诗》很有力量,攻击的又是这个世道,而不是某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有效且安全。</p>
邓道协则连忙在纸上抄录下这首诗,对王文龙道:“之前见到建阳那首《读荒政考》写的真好,我只看一眼便映入脑海,如今又得这一首,建阳真正是当今一流的诗家。”</p>
李日华前一段时间都在忙碌辞官的事,却还没读过《读屠长卿荒政考有感》,问道:“那是什么诗?”</p>
邓道协直接把诗给背了出来,李日华一听便鼓掌大赞:“此诗大气磅礴,由事即论,是本朝绝句中的一流!”</p>
有王文龙打样,众人也都已诗兴大发,面对这个半堂残损的罗汉像,在萧索之景中苦思政治诗作,在场这么多人,每人贡献一篇就能出一份传单了。</p>
这一篇直刺世道的传单挂上西湖社和莲社的名字,定能够在江南引起讨论,后续操作自然有王文龙跟上。</p>
沈宜修装作思考作品的样子,拉着王文龙走到无人处,突然高兴地抱上王文龙手臂。</p>
“你怎么了?”王文龙问。</p>
沈宜修腻在王文龙肩膀上说:“相公你怎么这般有才?”</p>
王文龙捏了捏沈宜修的嫩脸笑道:“请夫人也好好想想诗作,这篇传单我可有大用。”</p>
“我不会,相公教教我。”</p>
“把你想的句子念来听听……”</p>
王文龙说是教也不怎么正经,又是揉手又是亲脸的,弄的沈宜修呵呵直笑,在王文龙没皮没脸之下她又红着脸偷偷亲王文龙。</p>
腻歪半天,沈宜修的腹稿总算打好,一蹦一跳的要去写作,王文龙也从草丛中钻出来,这时突然见薛素素走上前,将一张纸塞在他的手里:“建阳先生,是我的诗,写的是竹子。”</p>
王文龙还没反应过来,沈宜修就又回来道:“相公,在杭先生叫你。”她的脸还是红红的。</p>
薛素素勾人的看了王文龙一眼,笑道:“先生自去吧。”</p>
王文龙忙把那纸条藏了起来。</p>
到晚上回房王文龙才躲着沈宜修将那纸条拿出来,就见那上面写着的是一首诗。</p>
翠竹幽兰入画双。</p>
清芬劲节半闲窗。</p>
知君已得峨眉秀。</p>
我亦前身在锦江。</p>
王文龙越看越是脸色古怪。</p>
画中已经有幽兰了,清芬劲节的竹子却还倚着闲窗。还什么“知君已得峨眉秀,我亦前身在锦江。”</p>
薛素素此诗题面像是咏竹,但怎么看怎么像一首情诗。(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