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举浑家大口大口吃着,她人虽干瘦,饭量不小,她含糊不清说道:“相公,便是没考中吏员,冲着这白吃白住,好吃好喝,额来宣府镇一趟也愿意啊。”</p>
赵中举喝斥道:“闭嘴,食不语也,额不知吗?”</p>
见邻桌之人目光投来,他面上火辣辣的,暗声骂浑家:“丢人现眼,吃了赶紧给额回客栈去。”</p>
他浑家哦了一声,此后不言语,只专心吃饭。</p>
不小心几粒饭掉到地上,连忙又捡起来放入嘴中,又帮旁边的女儿擦嘴,然后喝了一碗蛋花汤赶紧又去装上一碗,又帮丈夫与女儿装汤,非常的繁忙。</p>
旁边刘冬阳、黄博文等人听到赵中举浑家的话,谅解的笑了笑。确实,他娘子的话说出了各人的心声,“穷酸”久了,面对美食失态也属正常。</p>
“筚儿,吃慢点……女儿家要注意体统……”</p>
看着女儿与她娘亲一样,就是一个头埋在碗里,赵中举又喝斥一声,随后心头有些愧疚。</p>
自己愧对她娘俩啊,多年不得中举,只在私塾中谋得一些束修,但微薄的收入,如何养家糊口?全靠娘子在家磨豆腐,还被外人嘲笑为豆腐西施,自己难啊,希望这次能考中吏员。</p>
他也打听了,这方吏就是官,官就是吏,不算辱没先祖家人。</p>
他也自家人知自家事,这辈子中举是没希望了,可能考到死自己还是一秀才,好在宣府镇开辟了另一条路,给了自己机会。</p>
众士子吃饱喝足,家属退散,酒楼伙计抬来几桶粗茶,作为他们饭后消食,黑压压的士子们端着茶碗,楼上楼下,三五成堆的聚在一起,只关心这次吏考的题目。</p>
赵中举等人当然也非常关心,凑到人堆旁,注意倾听。</p>
一中年士人看着外楼下,街上熙熙攘攘,难得的繁华太平气象,真想留在这个地方啊,他叹了口气,大声说道:“不知宣府镇这次出什么题目,赵某想复习功课。都不知从何习起。”</p>
他的话引起一番共鸣,不少人叹道:“是啊,学生等将经文全部带来了,然总觉心中底,不知复习了,到时有用用。”</p>
宣府镇的吏员考试,前所未有,他们作为第一批开考的前辈,一切都是从空白开始,或许。只是为后人提供经验值罢了。</p>
特别有些人有心作弊。都不知从何作起。</p>
自古中华儿女多奇志,不言后世考场作弊种种,此时也不遑多让。</p>
夹带小抄只是等闲手法,穿着麻布作弊坎肩。上书数万字。内有数十篇八股文。以老鼠胡须写就,也只是正常作弊方式一种,并非巅峰手段。</p>
“宣府镇这地方。讲的是通用实用之材,不需之乎者也的酸儒,况乎吏员嘛,重要的也是能写会算……”</p>
一带着大同口音的士人缓缓说话,慢条斯理的,立时吸引了一大帮人注意。</p>
“……听闻镇内小学、中学等,亦多教明法、明字、明算三科。国朝科举,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等著,明,进士科嘛……”</p>
他摇摇头:“永宁侯处事往往别出心裁,此次吏员考试,怕不会有八股内容,苦读明经、进士二科者,怕是……”</p>
他这话一出,堂内哀嚎一片:“完了完了,大明律学生早已忘光了。”</p>
“不得了,余得赶紧回去,将拿出来翻翻……”</p>
“不是吧兄台,九章算术多为基本算法,这个你也能忘了?”</p>
刘冬阳握下拳头,若吏员考以算术为主,自己何惧之用?</p>
黄博文呼吸也变为粗重,他虽然读了很多年书,连秀才也没考中,但论起算术,他还是不怕的,只是律法……</p>
赵中举眉头皱起,坐立不安的极为难受,不行,等会回去,就翻翻那些算术书,只是,此次来自己只带经文,一本算术书也未携带,这可如何是好?</p>
那士子道:“各位兄台也观报纸了,此次吏员考核,许可考生携带算盘,算筹。理所当然的,此次吏考算术占了很大比重,可能有些题目还很难……”</p>
说得很多人更是打定主意,回去就翻算术。</p>
李坦然微笑坐着,曾为令吏,协助上官统计一县钱粮,区区算题,区区律令,想必自己多可以从容应下。</p>
那大同士子更又投下一个重磅炸:“听闻此次永宁侯爷有亲自出题数道,特别言能解下他精心设计的一道算术题,便为数学界开宗立派的大宗师!立时享受研究员待遇,便是见了永宁侯爷,也只揖不跪!”</p>
这瞬间堂内都轰动了,是什么题,解出后可被尊为大宗师?</p>
他们议论纷纷,搜肠刮肚,寻思在哪本算术书出题,解了后可享受大宗师地位身份?</p>
同时很多人沮丧,他们中有人一辈子在研究八股文,四书五经,视算术,律令为小道,说起破题、承题、起讲、入题等头头是道,但算学这些……</p>
那大同士子看这些沮丧的人,也安慰道:“各位仁兄也不必过于忧急,余观宣府镇,还是有国文课的。比起余等苦习四书五经,课程还是低浅,他们毕业考也有……策论,更不限格式,我八股文行文如此严谨……”</p>
“诸位答惯了八股文,答那种不讲形式、可以自由发挥的策论,或许反而简单……”</p>
他的话引起一片附合:“是啊是啊,八股文多难,先要破题,破题及格了,才要承题。承题及格了,再作起讲,最后起讲合格了,乃作全篇,由简而繁,阐发微言大义,这容易吗?”</p>
“不错,策论乃是下笔有万字,离题有千里,太不注重格式了,吾等从严谨中来,解此松散策论,那是小菜一碟。”</p>
很多人七嘴八舌的说道,不过说实在,八股文内容,格式都限制太严,在场人等考试时,也只会按照题目字义敷衍成文。</p>
各人创意,想象力早被扼杀殆尽,也习惯了八股文空洞僵化内容样式,突然改为策论,自己有没有能力解题,也是心中打鼓。</p>
当然这个时候,必须为自己加油打气。</p>
同时有人有疑问,考吏员罢了,会考策论吗?这只是招吏员,并是考进士。大明各处,吏员不是世代传家,便只需能写会算,家业清白便可入募。</p>
往日吏员升迁困难,一辈子只是不入流,他们还不愿意考,宣府镇这边考吏员,会搞得象考进士一样?</p>
听各人疑问,那大同士子沉吟道:“依大明各处,还有宣府镇情况来看,吏员的基本要求是能写会算,依学生猜测,介时可能会有些明经科内容,帖文默写,考究笔迹。会否又有进士科的经义策论?这个学生就不敢肯定了……”</p>
宣府镇这边,处事每每出人意表,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国文课都有策论内容,还有帖文内容,相当明经科与进士科的集合。</p>
而大明这边,明经科又算小道,录取分数低,招生规模大,生源质量差,有若后世的函授,有志气的读书人,都以进士为终身目标,而不愿意走捷径考明经科。</p>
但宣府镇这边,总觉……怪……混合……而且他们的明经内容,又非一定是考试儒家经典,经问大义十条,真是搞不懂。</p>
他最后道:“诸位回去后,还是翻翻历朝策论文章,保险一点,说不定便中了。”</p>
……</p>
不表赵中举等人回去后迫不及待,各显身手,去借来,买来律算诸方面书籍,便是多有精明商人上门销各类算术者,还有算盘也卖得很好。</p>
赵中举更是悬梁刺股,仔细研究起往日被自己不屑一顾的算术等书来。</p>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二十二日,饱受瞩目的宣府镇吏员考核开始。</p>